主页 科普资讯 今日要闻 一个减肥医生的健康建议

一个减肥医生的健康建议

韩茹雪
2024年06月26日 1096

从今年春节档《热辣滚烫》上映,片中贾玲减肥暴瘦引起讨论,到不久前世界防治肥胖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有关身材的讨论似乎总会不定期袭向热搜。减肥的背后是审美问题还是健康问题?身材焦虑的背后是与具体生活息息相关的隐秘联结。

“我穷尽毕生之力,最多只能给20万人看病。”看多了“肥胖病”,陈伟感慨,他想把减肥的方法与逻辑向更多人阐释。陈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致力于临床患者的营养不良防治工作。10年前,陈伟从美国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习归来,他的工作兴趣和职业方向发生了转变:从重点研究“如何把瘦子变成胖子”——即解决营养不良的难题,到现在专心研究“如何让胖子变成瘦子”。

一个减肥医生的健康建议

我到底胖不胖?

肥胖是审美问题还是健康问题?什么是医生所定义的胖?

陈伟:与20世纪的人类相比,现代新新人类的审美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瘦为美”的观念正占据主流。而医生视角理解的“肥”和一些人自己感觉的“胖”其实不太一样。在医院检查时,采用的肥胖判断标准,常常不是凭肉眼感觉,而是基于体重达到某一数值后出现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到底胖不胖,疾病说了算。

看着不胖的人,是不是就没有“肥胖病”?

陈伟:“内脏脂肪”被称为“最危险的脂肪”,一般来说,肥胖者在外观上会表现为“大腹便便”,但有些人在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异常,其肥胖问题就容易被忽视。

当前医学上有三种常规的评判肥胖的方法:

第一是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BMI)是最常用的判断体重是否健康的指标,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的体重指数应在18.5-23.9kg/㎡。

但是体重指数有其局限性,对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或水肿型肥胖者来说,体重指数可能会低估其真实的肥胖程度;体重指数也没有分男女,同样体重指数的女性体脂率一般会高于男性。

其次为腰围及腰臀比法,俗话说,“裤带越长,寿命越短”,即表示腰围是衡量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目前,腰围是公认的衡量腹部脂肪蓄积(即向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指标。

第三为全身体脂率法,这个方法需要医疗器械辅助。在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4的人代谢异常。而这部分人不仅体重正常,甚至腰围也正常,但是他们的体内脂肪含量超出正常水平。

人究竟为什么会胖?

陈伟:肥胖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调节、肠道菌群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胖人都是如此,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其中环境因素是肥胖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是总能量摄入增加和身体活动减少。

肥胖存在遗传性,通常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也就是说,肥胖的人,通常其家人都会胖,并且遗传给子女的概率相对较大。

也存在压力性肥胖,紧张、心理压力大会影响应激激素的分泌。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时,人的饥饿感往往会增强,导致暴饮暴食,加之运动总量减少,容易造成体内脂肪蓄积。

另外,现实中也存在低代谢性肥胖,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通常会因基础代谢率较低而肥胖,当然,基础代谢率低并不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绘出肥胖地图

肥胖问题有多严重?在你的从业经历中,关于肥胖分布地图,有什么颠覆性认知吗?

陈伟:到了美国我才知道什么叫作真正的“巨胖”。我曾经在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减重代谢中心观摩减重代谢外科手术(俗称“缩胃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即使是见过“世面”的医生,也会惊诧于它针对“人山肉海”的神奇减重效果。

当我回到中国后,有次在自己狭小的诊室内一次接待3名150kg以上的“胖友”,才发现中国的胖子无论是数量还是重量一点也不比美国差。

2016年,《柳叶刀》杂志公布了全球流行病学特征,称全球胖人人数第一次超过了瘦人,而中国的肥胖总人数已经位居全球首位。当时中国已经有8960万肥胖人士,重度肥胖者达到1100万。

你在接诊过程中,对于“肥胖”特征分布有什么直观感受和意外认知?

陈伟:从BMI指数来看,以前直观的感受是男性“胖子”比例高于女性,但实际数据显示的结果是与之相反的。

整体感受是,中国南方的“胖友”比北方的少。这可能与饮食、气候有关,但很难将这样的因果关系绝对化。

如果要绘制一份“肥胖地图”,你会怎么动笔?

陈伟: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地图”呈现。肥胖的罪魁祸首是“环境致胖剂”,这是导致肥胖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能量摄入增加和身体活动减少。除此之外,四大因素影响肥胖的产生还有以下:

社会环境因素:国家兴旺昌盛时期,胖子也是一种“福气”的象征,唐朝以胖为美就是典型的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肥胖问题是社会繁荣的伴生物。

地理环境因素:处于亚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都要劳动,还要受炎热气候的煎熬,消耗较大并且食欲受高温影响而下降,所以肥胖者较少;处于或接近寒带地区的人们,冬季劳动比较少,而气候寒冷又易增加饥饿感,人们常饮酒聚餐,肥胖者就较常见;住在山区的人活动量大,与住在平原的人们相比,肥胖者更少;资源贫乏地区比资源丰富地区的肥胖发生率低。

文化环境因素:人们的风俗习惯传统意识,也影响着肥胖的发生。南方人定居在北方后,逐渐入乡随俗,肥胖者也逐渐多起来。迁居到美国的亚洲人,其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在本土生活的同乡。

环境干扰物:这可能会加速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合成,带来长期的肥胖。被现代人经常诟病的水果催熟剂、瘦肉精也属于这一类物质。

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男女的肥胖率均位居全国榜首,分别为26.6%和24.9%,这意味着每4个北京人里就有一个是胖子;而在肥胖率较低的海南,只有4.4%的成年男性偏胖。总体来说,北方省份的肥胖率要较南方省份高一些。

“减肥”圈的神话与泡沫

世界上有没有特效减肥药?

陈伟:确实有减肥药,而且是国家审批的合法药物。但是首先要知道,吃减肥药只是生活行为方式治疗的辅助方法,而不应单独使用。这一条法则也在国内外减重指南中被绝对推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几种正式获批准临床应用的减肥药物。在我国,目前只有奥利司他获得批准用于肥胖治疗,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注射剂则仅用在已经被诊断出有糖尿病的肥胖人群身上。

“一周减10公斤”靠谱吗?

陈伟:短时间内减去大量体重的方法,也就是“快速减重”,的确存在这种减肥方法。

快速减重常被应用于那些按重量级别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身上。此外,一些演员或明星,因特定角色需要或为了在观众面前呈现良好的个人形象,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使体重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

有些快速减重打着“某专家传授”、“多个网友亲历有效”的旗号,花样繁多但实质相同,绝大多数是依靠极度限制能量摄入或增加能量消耗的方式,使机体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能量负平衡,或者直接通过脱水、通便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在这种方法之下,失去的大部分体重并非脂肪,而是身体中的水分和蛋白质,背离了减肥的初心。

减重的终极目标是减去身体中过度囤积的脂肪。机体储备脂肪的消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快速减脂”并不现实,“快速减重”只是身体的短暂反馈,长远来看不利于健康。

“清宿便、排肠毒”能减肥吗?

陈伟:“排便清毒”正成为随处可见的减肥广告标语,而医学上根本不存在“宿便”这一概念。此外,并没有证据显示宿便会导致肥胖或者频繁排便能减重。

美容机构的“洗肠”,类似于医学上的“灌肠”,后者是一种肠道疾病治疗方法,但是要严格限制频率、灌肠剂量等。一些美容机构尤其是不规范的机构所宣传的“洗肠排毒”,不但不能减肥,还有可能导致肠道过度清洁,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道免疫系统,引起继发性腹泻、便秘、感染等。

“清宿便、排肠毒”类减肥保健产品,往往添加了很多泻药成分,它们可以通过刺激胃肠道蠕动,快速将肠道内容物排出体外。长期服用这些产品将损害肠道自主的节律性运动,减弱直肠的排便反射敏感性,最终导致“无药不动”。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