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秋分养生:拥抱秋季健康生活

秋分养生:拥抱秋季健康生活

邱黎明 柳州市工人医院中医科
2024年09月04日 9 1565 海报 复制链接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人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容易患病, 旧病复发,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起居养生

谢逸的《点绛唇 金气秋分》“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韶华管。” 秋分时节,凉风习习,碧空万里。作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地球赤道,因此秋分那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淮南子·天文训》曰:“(白露)加十五日斗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戎,蛰虫北乡。”秋分有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平分了昼夜。因此,人们在秋分时节的养生中,也应顺应阴阳平衡的规律,动静相宜,神志平和,润而不燥,使人体也呈现阴阳相对、动态平衡的“阴平阳秘”的状态。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仲秋至,天气凉,大地万物凋零,自然界到处呈现出萧瑟的景象,容易产生“悲秋”的感觉,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我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精神情志的不良影响,神气内守,以适应秋天荣平之气。秋季精神调节应顺应秋气的特性,收而不泄,安而不躁,和而不散,神气内敛,达到心神清静、平和的状态。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秋日里,宜外出游玩,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排解秋愁。此时节最适宜登高望远,参与集体活动,多和亲人、朋友交流,多参加一些艺术节、书画展等有益活动,这样能使人身心愉悦,心旷神怡。

2.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心。”秋分时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伴随着气候由炎热变凉爽而渐渐进入了“收”的时段。所以,进行轻松而平缓的运动来养生,才能不违背天时。较为理想的运动包括:慢跑、登山、散步、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锻炼时应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汗出过多,阳气耗损。早晚较冷时,不宜过度在户外运动,容易受寒。运动程度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即可。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秋分之前算早秋,一过秋分,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减缓,应注意保暖。阳气不足的老年人、气血虚弱的人,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要适时添加衣物。天气变冷后,如果不注意胃部的保暖,或贪吃冷食,致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秋分前多“温燥”,秋分后多“凉燥”。它们都会导致阴津损耗,并伤及人体肺部。比如皮肤干燥、口干、唇裂、鼻塞、咽痛、干咳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肺五行属金,肝五行属木,根据五行相克,金易克木,肺金太过则肝木受伐。导致情志不畅,忧思寡欢。可每天坚持按揉以下穴位200次,达到补肺健脾养肝的疗效。

3.饮食养生

“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秋天立秋以后,人的阳气开始回敛,肠胃开始慢慢变得温热,加之闷热潮湿的气候变得干燥凉爽,食欲也会增加,而且还想吃点儿肉,又名“贴秋膘”。天气逐渐变凉,适当增加一些皮下脂肪的含量有利于秋冬御寒保暖,但是如果每天大鱼大肉地“贴秋膘”会大大加重胃的负担。因此,饮食以适度为宜,并且少吃冷、辛、硬、辣、苦的食物。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饮食上也应遵循阴阳平衡,明抑燥气,暗养阳气,以滋阴润肺、健脾补肝为主,宜多食清润甘酸之品而禁寒饮。推荐食物:秋梨,甘蔗,山楂,百合,银耳,芝麻,藕。

饮食推荐:

(1)雪梨银耳羹  做法:将银耳浸泡5小时,把泡好的银耳撕成小朵,将雪梨削皮切成块,然后将银耳雪梨放入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冰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5分钟后关火,焖半小时即可。

功效: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口干舌燥、咳嗽痰粘、咽痛、尿赤、便秘等人群食用。

(2)白果山药枣梨饮  做法:雪梨去皮去核切小块,白果去壳去膜,山药去皮切小块,大枣切小块,加少量水,煮沸后换小火再煮15分钟。中火加入牛奶,再次煮开后关火,降温后即食。

功效:具有润肺健脾,滋阴养阳,阴阳双补之功效。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秋分养生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