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蚊子,大问题:登革热的认识与防治

小蚊子,大问题:登革热的认识与防治

商益群 杭州市拱墅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4年09月04日 16页 2313 海报 复制链接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场由微小生物——蚊子引发的健康危机正悄然蔓延。登革热,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疾病,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严重的健康后果,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以下将深入介绍登革热的方方面面,从它的症状、传播方式,到预防与治疗策略等,揭示这只“小蚊子”背后的“大问题”。

一、登革热的概念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登革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季和雨季高峰期发病。该病具有潜伏期,一般为3—15天,根据个体差异,潜伏期长短可能有所不同。

小蚊子,大问题:登革热的认识与防治

二、登革热的传播与危害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它们不仅适应能力强,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繁殖,还擅长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早晨和傍晚时分,这使得人们更容易在不经意间被叮咬。当蚊子叮咬带有病毒的患者时,它们会吸入含有病毒的血液,再通过再次叮咬健康人将病毒传播出去。登革热病毒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轻则引起发热、皮疹等症状,重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三、症状

1.发热:是登革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

2.疼痛:头痛是最常见的疼痛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肌肉和关节疼痛。此外,还可能出现眼眶痛、腰骶痛等症状。

3.皮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通常出现在发热后的3—6天。

4.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和四肢的淋巴结最为常见。

5.其他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若病情严重,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症状。

四、治疗策略:对症支持,早期干预

1.一般治疗: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应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力。患者应多喝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等引起的水分丢失。对于严重脱水患者,需给予静脉补液治疗。此外,登革热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2.对症治疗:对于发热患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以降低体温。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对于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以缓解疼痛。而对于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止血治疗。

3.并发症处理: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扩容治疗,同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如果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应给予保肝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于出现脑炎症状的患者,应给予降颅压、抗癫痫等治疗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

4.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登革热的治疗。然而,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可被用于尝试性治疗。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来制定。

5.支持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呼吸支持、血液透析等支持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措施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为病情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五、预防之道: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面防控

1.消除蚊虫滋生地:定期清理室内外可能积水的容器和废弃物,如花盆、水桶、轮胎等,防止蚊虫滋生。同时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减少积水区域;对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减少蚊虫滋生。

2.加强个人防护: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尽量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蚊液、蚊香等防蚊用品。同时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间段(如黄昏和黎明)到户外活动;如必须外出,应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3.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广泛加强宣传登革热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积极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4.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登革热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信息。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登革热作为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危害不容忽视。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应对这只“小蚊子”背后的“大问题”。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登革热蚊子叮咬传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