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中医预防高血压怎么做?

中医预防高血压怎么做?

付少林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花溪卫生院中医内科
2023年12月13日 32 1043 海报 复制链接

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且趋于年轻化,极大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作为传统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那么,中医视角的高血压是怎样的?应该如何预防呢?一文带你全面了解,一起来看!

一、中医视角的高血压是怎样的?

中医理论中没有“高血压”这一名词,但基于患者症状表现,把其列入“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该病最早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发与个人体质、情志、生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1.体质因素。具体可以细分为先天禀赋、形体性质和发病年龄三个方面。子女体质与父母先天之精的质量息息相关,具有家族高血压发病史的患者属于中医肝肾阴虚、肝阳亢盛的类型;从人的形体性质来看,消瘦且急躁易怒、丰腴肥胖两类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较大。此外,高血压发病与年龄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病高峰为40-49岁的中年人,可能是因为40岁后人体肾气渐衰、肾精渐亏、肝肾不足,因而患病概率较大。

2.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情志不调属于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人的情志变化过于激烈,超过人体脏腑的调节能力时便会发病,如盛怒之下,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大喜、过度悲伤、极度忧愁、惊恐过甚等,心肝胆等脏腑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诱发高血压的风险将被极大提高。

3.生活因素。具体包括劳逸失度、饮食失节、酗酒、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嗜食咸味等,一旦生活规律改变或者失于调理,那么血压就可能上升。

二、中医预防高血压怎么做?

高血压发病与体质、情绪和生活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在预防时,应从这几点为落脚点,明确具体措施,具体如下。

1.控制体重

“肥人多痰湿”,对于超重者而言,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影响气血运行,便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控制体重对于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限制饮酒量

少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无益,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摄入白酒量应不超过10ml,葡萄酒摄入量应不超过50-100ml。

3.控制钠盐摄入量

中医强调“咸入肾”,过量摄入盐分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影响血压。在日常饮食中需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对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建议使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且每日钠摄入量减少至2000㎎及以下,即不超过5g氯化钠,每日钾摄入量范围为3500-4700㎎,可以使用小勺、瓶盖等参照物把握具体的量。

4.增加运动锻炼

“动则生阳”,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项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30min,能有效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5.健康饮食

一方面,饮食要均衡且多样化。“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方面,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增加水产类、根茎类、菌类、豆类、优质蛋白类等食物的摄入量,如虾皮、银鱼、芦笋、萝卜、木耳、香菇、蚕豆、瘦肉、鸡蛋等。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可能减少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有效稳定血压。

6.情志调节

日常生活中,遇事保持心态平和,要注意放松自己,正确缓解心理压力与紧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唱歌、听音乐、阅读、追剧、跳舞等,有利于维持高级神经中枢的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中医长期发展过程中,对高血压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为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我们应保持乐观的情怀和开阔的心胸,保持良好的膳食习惯,限制饮酒量,增加运动量,严格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更好地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预防高血压中医调理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