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天然美味,隐形杀手”——毒蘑菇

“天然美味,隐形杀手”——毒蘑菇

陈海燕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总医院
2024年09月04日 18 2198 海报 复制链接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一首童谣唱遍大江南北。每年都有数千人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甚至丧命。炎炎夏季,高温多雨,野生菌生长繁殖旺盛,不少“菇勇者”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品尝天然的美味。无论是野生菌“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饕”,不少人都不可避免地中计了,身边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不被毒蘑菇美丽的外表所蒙蔽,在此,我建议大家远离天然美味,莫食野生菌,远离毒蘑菇。

毒蘑菇种类繁多,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物种超过1000种。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多种,“隐性杀手”的威力不容小觑。胃肠炎型:如毛头鬼笔、日本红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神经毒性:如豹斑鹅膏菌,表现为头痛、眩晕、困倦,甚至精神错乱;肾脏毒性:如鳞柄白毒伞、假褐云斑鹅膏菌及肝脏毒性:如褐鳞伞、白鹅膏菌,严重中毒可能导致肝功能或肾功能损害,表现为黄疸、尿量减少等;此外还有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等。以上类型菌种中,属鹅膏菌的致病性最强,因其含有鹅膏毒素,可引起肝肾损害,致死率较高,潜伏期一般为6—12小时。因此,误食毒蘑菇出现不适达6小时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选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天然美味,隐形杀手”——毒蘑菇

豹斑鹅膏菌

“天然美味,隐形杀手”——毒蘑菇

白鹅膏菌

剧毒蘑菇中毒具有明显的四个阶段表现:

1、潜伏期:因大多数毒蘑菇潜伏期较短,多为2小时内出现不适,发病时间超6小时这一特点对于诊断剧毒蘑菇中毒具有很高的价值。

2、急性胃肠炎期:继潜伏期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

3、假愈期:肝中毒型剧毒蘑菇临床中会出现“假愈”现象。容易使医生误判,给患者造成康复的假象。实则肝功能指标如:AST、ALT悄然上升,肾功能也毫无例外地开始恶化。“康复”的表现即是恶化的开始。

4、病情迅速恶化期:肝肾功能遭严重破坏,各项恶性指标急剧上升,黄疸加速,凝血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全身多脏器出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将逐渐走向死亡。

若遇到蘑菇中毒,应做以下紧急处理:

1、保持冷静并不再食用任何食物或饮料,避免自制或使用不确定的药物。

2、导泻、催吐:意识清醒者大量饮用温水或稀盐水后刺激口咽等措施,尽快排出尚未消化的毒物,缓解毒物的吸收;注意神志昏迷不宜使用此方法,以免窒息。

3、尽早就医:毒蘑菇的毒性具有蓄积性,中毒有家族聚集性,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就医,不及时就医将引起无法估量的后果。如果可能,携带蘑菇样品、图片或剩余的食物,向医生说明中毒症状的发生时间、症状等,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引导救治。医疗机构第一时间采集生物标本进行毒素检测,确认是否是毒蘑菇导致的中毒,根据毒素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指导后续临床救治。

毒蘑菇认知误区:

1、根据形状和颜色不能区分是否为毒蘑菇,色彩鲜艳的有毒,不鲜艳的无毒,是完全错误的认知。色彩并不是毒蘑菇的“保护伞”。

2、环境的脏乱与蘑菇是否有毒并无关联,清洁的松林中照样能长出毒蘑菇,甚至是剧毒蘑菇,根据生长的环境判断蘑菇的毒性也是错误的。

3、“银针试毒”是小说和电视剧情节,此法用于验砒霜、硫化物等砷化物,对生物碱性毒蘑菇无效,其不能与银针发生反应,无法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4、同一地点长的蘑菇,在不同时间采摘,前期无毒,并不能表明后期也无毒。因其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毒素,引起悲剧。

5、毒蘑菇毒性稳定、耐热,一般的烹调并不能破坏其毒素,并不是煮熟了就安全了,或许“隐性杀手”的身份马上就应验。

毒蘑菇的认知误区还有:如根据蘑菇光滑度、气味等来识别蘑菇是否有毒都是错误的认知。真正的鉴别需要专业人员借助专业仪器设备进行,靠经验鉴别是不可取的。作为非专业人士,避免中毒的最佳方法是:远离,避免盲目采摘、购买和食用。请大家科学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毒蘑菇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