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控制血压,真的能降低脑卒中风险吗?

控制血压,真的能降低脑卒中风险吗?

吕雅玲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雀塘镇卫生院
2024年07月31日 43 2494 海报 复制链接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大多数疾病的诱因,那么,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联你了解多少?控制血压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吗?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一侧肢体的异常,语言或理解问题,视力问题,头疼,眩晕等。冬季发病率更高,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是清晨,出血性是活动后。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性,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占我国新发卒中的69.6%—72.8%。男性、肥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2013年一个全国多中心的480687样本调查研究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7.8%,出血性脑卒中约占15.8%,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4.4%。近年来脑卒中流行特点为总体发病率仍在升高但死亡率趋于稳定,农村多于城市,且脑卒中发生年轻化的特点。

2017 年,32个国家的缺血和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研究(INTERSTROKE)在亚洲、美洲、欧洲、澳洲、中东和非洲等纳入了26919名受试者,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发现了脑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上述 10 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 90% 的卒中风险,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仍是导致脑卒中的首位因素,也是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2014年一项纳入68个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以降低约36%的脑卒中发生风险以及不同程度的其他心血管病事件(如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如何控制血压以预防脑卒中呢?

1. 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血压管理

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标准为血压≥140/90mmHg。

②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如高盐摄入、吸烟、脑卒中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血压控制不良等。

③高血压早期及全程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管理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有减少钠盐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坚持运动、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睡眠及作息。④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者及早启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一线降压药有利尿剂、CCB、ARB、ACEI等。

普通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以下,能耐受者或部分高危及以上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2015 年的 SPRINT(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研究结果提示:最佳收缩压水平与首次脑卒中事件发生存在U形曲线,相对于收缩压在120-130mmHg水平,收缩压的升高和降低都可以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选择方面,可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依从性等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2.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①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②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急性期进行降压治疗并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40mmHg。

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未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建议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时启动降压治疗。若拟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185/110mmHg。

④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常用的静脉抗高血压药物为硝普钠、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静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可能具有升高颅内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

3.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

①降压治疗可减少脑卒中复发,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长期持续控制血压以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②高血压合并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③降压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调整,避免降压过快并注意减少血压变异性。

④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降压作用本身,需要从用药依从性、药物副反应和经济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的降压方案。

总之,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十分密切,多数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要定期监测血压,以筛查是否存在高血压。一旦确诊高血压要积极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药物治疗是重点。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脑卒中控制血压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