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降压药停与不停的考量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降压药停与不停的考量

陶治林 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
2024年08月14日 33 2257 海报 复制链接

围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波动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内,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不停药的考量因素:

1. 血压控制的连续性:长期规律服用的降压药有助于维持血压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失控,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预防靶器官损害:如保护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避免因停药造成的损害加重。

3. 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某些降压药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的顺应性和调节功能,停药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二、停药的考量因素:

1. 手术相关的出血风险:某些降压药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或凝血机制,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可能性。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

2.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部分降压药可能与麻醉药在药效学或药代动力学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干扰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3. 低血压风险:一些降压药可能增强麻醉药导致低血压的作用,影响重要脏器的灌注。

具体而言,像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通常可以在术前继续使用;而利血平等中枢性降压药,由于可能导致麻醉后低血压,一般建议术前停用。最终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手术类型、预计出血量、麻醉方式等多种因素,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做出个体化的决定。

高血压手术麻醉患者存在多种潜在危害

1. 增加心血管风险:高血压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

2. 影响脑功能: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或脑出血。还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影响术后的认知功能和恢复。

3. 肾脏损伤: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小血管,手术麻醉过程中的低血压状态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缺血,影响肾功能。

4. 术中出血风险:高血压可使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从而增加手术中的出血风险。

5. 麻醉管理难度增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可能异常,给麻醉医生调控血压带来困难,影响麻醉的平稳和安全。

6. 术后恢复延迟:高血压会影响组织的氧供和代谢,可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感染风险增加以及住院时间延长。

围术期高血压处理原则

1. 术前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情况、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其他合并疾病。评估手术风险和患者对血压波动的耐受能力。

2. 血压监测:在围术期,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恢复期间,应密切、持续地监测血压,可采用无创或有创的血压监测方法,确保及时发现血压的变化。

3. 控制目标: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和风险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患者,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 mmHg 以下,舒张压控制在 90 mmHg 以下,但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患有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血压控制目标可能需要适当放宽。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

5. 避免血压波动过大:降压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血压急剧下降,以免引起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

6. 术中处理:术中应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输液速度。如果血压显著升高,可先采取加深麻醉、调整通气等措施,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

7. 术后管理:术后继续监测血压,维持血压稳定。注意疼痛管理,因为疼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及时纠正术后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异常情况。

8. 多学科协作: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心血管医生等应密切协作,共同制定和调整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高血压围术期降压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