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紧急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与急救措施

紧急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与急救措施

付伟华 龙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024年06月05日 11页 2529 海报 复制链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其基本概念指的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这一病症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因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发病迅速,病情严重,患者几分钟内可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休克和猝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动脉内膜上会形成斑块,阻塞血管,影响血液流动,斑块破裂或脱落时,可能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

2.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受损血管壁处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多种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不良饮食等生活方式,影响血栓形成。

3. 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寒冷刺激等情况下,冠状动脉可能痉挛,导致血流减少。长时间或严重的痉挛可能导致心肌坏死。

4. 在某些病理状态如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等应激状态下,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冠状动脉血液灌注量锐减,心肌持续严重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二、急性心肌梗死预警信号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多见于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烦躁等,典型的先兆表现为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为剧烈胸痛,患者常描述为压迫感、重压感或烧灼感,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性。胸痛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伴随胸闷、憋气等症状。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可位于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上方等,常被误认为胃病、牙痛、关节痛等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除典型症状外,还可能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晕厥或虚弱等不典型症状。这些症状虽不明显,但同样需关注,出现后应尽快就医。

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胃痛或消化不良等不典型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延误治疗。因此,医生需仔细询问病史,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这些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心血管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

三、遇到预警信号时的即刻行动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附近胸痛中心急救电话,清楚告知症状和位置。

2.保持冷静,尽量让患者静卧,避免走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3.若无禁忌症,可给予硝酸甘油:指导正确使用方法,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如有可能,简单监测脉搏、呼吸,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5.CPR准备,了解基础的心肺复苏技能,关键时刻可救命。

四、预防心肌梗死的生活方式建议

预防心肌梗死需综合调整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以下是五个关键建议:

1. 饮食应低盐低脂,减少钠盐和高脂肪食物,多吃蔬果,控制体重,减轻心血管负担。摄入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如坚果、豆类,可降低风险。

2.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可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运动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对心血管的损害。但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3.彻底戒烟能大幅降低发病率,限制饮酒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建议日常避免吸烟饮酒。

4.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病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定期体检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可预防心肌梗死。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也能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5.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易引发心理压力,损害心血管健康。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减轻压力,维持愉快心情,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同时,与亲友保持良好沟通也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急性心肌梗死虽凶险,但通过认识预警信号、迅速采取行动并积极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危害。鼓励公众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倡导“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理念,共同守护心脏健康。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急性心肌梗死AMI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