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击破认知误区,医生讲透脑卒中防治要点

击破认知误区,医生讲透脑卒中防治要点

陈振德 武宣县人民医院
2025年02月26日 10页 1133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然而,大众对脑卒中防治存在诸多认知误区,极大影响了防治效果。作为医生,有必要为大家讲透脑卒中防治的关键要点。

 认识误区大揭秘

年轻人不会得脑卒中:很多人觉得脑卒中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身体好,不会中招。实则不然,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方式是主因,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高盐、高糖、高脂饮食,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此外,一些年轻人长期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酒精对血管的刺激,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为脑卒中埋下隐患。

小中风不用管:部分人认为小中风症状轻,像短暂性的肢体麻木、无力,很快就恢复,无需在意。但小中风是大脑发出的“预警信号”,它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若不及时干预,约1/3的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严重的脑梗死。小中风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预示着脑血管病变已较严重,需立即就医,查明病因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保健品能预防脑卒中:市面上不少保健品声称能预防脑卒中,很多人盲目相信并大量购买。事实上,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保健品能替代药物预防脑卒中。预防脑卒中需依靠健康生活方式和规范药物治疗。保健品不能降低血压、血脂、血糖,也无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若因依赖保健品而忽视正规预防措施,会延误病情,增加发病风险。

击破认知误区,医生讲透脑卒中防治要点

预防要点全解析

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石:①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每日盐摄入量不超5克,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食用;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血管健康有益;选择全谷物,代替部分精细米面,提供丰富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尤其是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②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步;慢跑,速度约每分钟120 - 150米;游泳也是不错选择。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应循序渐进,长期坚持。③戒烟限酒:吸烟百害无一利,戒烟能降低脑卒中风险。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25克,女性减半,避免酗酒。

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①高血压:血压长期升高会损伤血管壁,增加脑卒中风险。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更严格,在130/80mmHg以下。②高血脂:高血脂会使血液黏稠,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堵塞血管。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药物治疗,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应降至2.6mmol/L以下,高危患者需降至1.8mmol/L以下。③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同时注意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

治疗要点需知晓

及时识别很重要:牢记“BE FAST”口诀:“B”(Balance)指平衡,突然出现行走困难、平衡失调;“E”(Eyes)代表眼睛,突发视力模糊、复视;“F”(Face)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表示手臂,一侧肢体无力,无法正常抬起;“S”(Speech)为言语,言语不清,表达困难;“T”(Time)是时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拨打120,尽快送医。

规范治疗是核心:①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5 - 6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符合条件者可进行溶栓治疗,使堵塞血管再通,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但溶栓有出血风险,需医生严格评估。②手术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量较大,或存在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可能需手术治疗,清除血肿、修复血管。③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卒中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