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家庭保健报 2025年10月15日

桂枝是中医常用温性药材,取自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其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在肩周炎等寒证调理中应用广泛。辛温之性使其能发散风寒,常用来改善风寒感冒引发的恶寒、发热、无汗等症。更核心的是其温通经络功效,对于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导致的肩臂疼痛、关节僵硬,能推动气血运行,化解“不通则痛”。此外,桂枝还能助阳化气,可

当归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9月24日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其甘能补养,辛可行散,温可通经,能补血活血。当归堪称“补血第一要药”,能改善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其活血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疼痛等血瘀之症。在妇科领域,它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同时,当归的甘润之性,还能润肠通便,缓解血虚津亏引发的便秘。

葛根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9月17日

葛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其性凉、味甘辛,归肺、胃、脾经,功效解肌通络,善治颈肩不适。生津止渴,缓解口干舌燥。升阳止泻,改善脾虚泄泻。葛根有“降血压”的潜在作用,因此脾胃虚寒、易腹泻(非脾虚泄泻型)者需慎用;低血压患者食用前建议咨询医生,避免血压过低引发不适。日常食用或药用时,需控制用量,过量可能导致腹胀、消化

杜仲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9月03日

杜仲是一味常用的补益类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常与其他补益肝肾药材配伍,改善因肾虚引起的腰部不适。杜仲性温,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等)慎用,以免加重内热症状。

马齿苋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8月27日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对于因湿热或热毒蕴结肠道引起的痢疾,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止痢作用。凉血止血:对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如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有一定疗效。用法用量内服:一般用量为9-15克,鲜品用量可增加至30-60克。可入

川贝母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8月20日

川贝母是中医常用的一味名贵中药材,以其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功效著称,在秋季润燥养肺的调理中应用广泛。清热化痰:能清除肺内郁热,化解痰邪。润肺止咳:性甘润,可滋养肺阴,缓解肺燥导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声音嘶哑等。散结消痈:对肺痈(类似肺脓肿)、瘰疬(类似淋巴结结核)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慎用。

茯苓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8月13日

茯苓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在调理脾胃、祛湿等方面应用广泛。茯苓性平,适用人群较广,但阴虚无湿(表现为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加重阴虚症状。药用茯苓多为干货,选购时以体重坚实、外皮棕褐色、断面白色细腻者为佳。

细辛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8月06日

细辛是一种用于驱散寒气、缓解疼痛的散寒类药材,能改善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牙痛关节痛等问题。新鲜根茎捣碎敷在疼痛部位还能帮助缓解局部不适。主要产自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北、山西等地,其中东北地区出产的品质更好。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过量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细辛能够帮助缓解受寒引起的各种不适,比如感冒初期出现的怕冷、

淡竹叶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7月30日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茎叶。夏末抽花穗前采割,晒干。切段,生用。淡竹叶甘、淡,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淡竹叶含芦竹素、白茅素、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现代研究提示具有解热、利尿、心肌保护、降血脂、抑菌等作用。阴虚火旺如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劳热者不宜使用。

侧伯叶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7月23日

侧柏叶,中药名。性味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煎服,6~12克。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本草求真》:侧柏叶仗金气以制木。借炒黑以止血。

桑葚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7月16日

桑葚,桑科桑属植物的果实。果实较小,呈圆球形,表皮较软。《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捣汁饮,解中酒毒、利水气、消肿、滋阴补血,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桑葚也有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生津润肠、养颜美容的功效,有一定的美容价值。

牵牛子

家庭保健报 2025年07月09日

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种子。性味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功效为泻水消肿,袪痰逐饮,杀虫攻积。临床应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等症。牵牛子泻下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湿从二便排出而消水肿。如治水肿喘满、二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桑白皮、木通、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