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是怎么压神经了?
谈起颈椎病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简单一句话解释呢无外乎是颈椎生病了,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分型,主要以上肢麻木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生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我们怎么去面对,怎么去治疗,怎么能更好的康复,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颈椎病,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人都得颈椎呢,这个病能不去根儿?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是因为颈椎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或炎症影响而引发的疾病。它通常是由颈椎退行性病变(比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骨刺等)引起的。如果把人比喻成一个机器的话,颈椎的退行性变就好比身体这个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因为使用的时间过长,磨损较多,所以这个零部件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而因为这个零部件的问题又会影响身体这个机器的整体正常运转了。
一般来说,这种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常锻炼的减少,工作生活习惯的不健康,比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等等,现在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这种病的困扰。
一、 发病率较高:从“老年病”到“年轻化”
1.数据触目惊心
全球现状:颈椎病患病率约10%-15%,其中神经根型占30%-50%。
大家来看我国情况:据2020年《中国颈椎病防治指南》指出,30岁以上人群颈椎病检出率高达64.52%,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比逐年上升。
年轻化趋势:20-40岁患者占比从10年前的12%飙升至37%,从门诊就诊患者中调查发现,每10个颈椎病患者就有6个是“低头族”。
2.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招?
颈椎病,我们很多人都感觉我的颈椎保护的很好啊,平时根本就没有让他累着过,咱们就可能给他累着了?让我们大家来算一算颈椎的活动量,首先从开始牙牙学语、九年义务教育、兴趣培训班、中学学习;再到大学学习、硕士博士深造;然后再到日常工作、加班、休息时候刷手机等等,可以说从学走路开始,我们的颈椎就肩负了沉重的任务,如果姿势控制不好的话,头过低,贴到桌子上,就会造成了颈椎过多的负担,日积月累,慢慢的颈椎就会不堪重负,疾病缠身,疼痛难忍了,这也就是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了。
尤其是近些年电脑、智能手机的应用,长时间的低头更成了我们常态话的操作,可以说除了睡觉,基本上手机就是陪伴我们最长久的伙伴了。
繁杂的活动,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们每天的24小时,都显得弥足珍贵,运动的时间就更加少的可怜: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和工作,经常加班至深夜,使得发呆休息或者锻炼的机会变得少得可怜,日常劳累,姿势不正,缺乏必要的活动锻炼,颈肩背肌肉力量薄弱,颈椎稳定能力越来越差,如此种种,在众多的原因影响下,我们的颈椎如“危楼”摇摇欲坠。
二、 能不能根治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上肢的疼痛、麻木”是可以缓解,或最大限度恢复到健康水平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床治愈。颈椎病治愈只是临床症状消失,毕竟所有的损伤都会留下痕迹,颈椎病的“根”还在,还有复发的可能,这也就提醒我们还需要关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避免不良姿势和过度劳累,适当锻炼,防止病情复发。
三、 颈椎是如何生病的?
1.颈椎的“脆弱设计”
颈椎有7块骨头构成:7块椎骨像叠积木,中间有椎间盘(类似“减震弹簧”,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也是颈椎病发病的源头),神经根从椎体旁边的间隙孔道穿出。
致命弱点:颈椎活动度大但稳定性差,椎间盘易老化,神经通道狭窄。
2.发病四部曲
阶段1:椎间盘退化——脱水老化(20岁后开始)
→椎间盘像“果冻”样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形变能力,伴随着退化,椎间盘逐渐脱水老化成“干瘪的果冻”,缓冲能力下降,为周边的组织发生异常的改变埋下基础。
阶段2:周围组织病变形成(40岁后加速)
→椎体边缘长出“骨刺”,肌肉韧带劳损钙化,进一步压缩神经走形的通道,造成局部堵塞,不通畅。
阶段3:上肢麻木疼痛(长期劳损)
→神经受到卡压,椎管空间被“抢占”,原本四车道的马路变成了两车道,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拥堵,不通畅就会产生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通则痛。神经在颈椎附近受到机械形式的卡压、化学性炎症刺激等等各种的干扰或限制,就好比正常的车流不能通行,那么就会局部拥堵,造成交通的瘫痪,也就是产生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
阶段4:影像学改变(最终爆发)
→椎间盘退变、骨骼增生、肌肉韧带劳损钙化,神经根水肿发炎,形成固定化的损伤或病变,CT、MR等检查显示与症状相应的影像学改变,这就是明确的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了。
形象比喻:神经根型颈椎病就像年久失修的水管,水管的开始部位(颈椎范围内),因为种种原因变形(椎体错位、椎间盘突出)+锈迹(骨刺)+水垢(肌肉韧带劳损)堵住出水口(神经根),水流(神经信号传导)受阻,不能正常输送水到相应的区域(神经支配区域),从而造成该区域缺水干旱(麻木疼痛)!
四、 别把颈椎病当“小毛病”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控制人体各种行为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总指挥,我们所有的活动和感觉都是通过大脑来实现的,而颈椎是大脑通向身体各部分的“主干道”,如果颈椎出现问题,就相当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与司令部的联络出现障碍,颈椎病轻的话会出现局部的麻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的话,出现高位截瘫的几率也是存在的。
五、 典型症状:从“警示信号”到“紧急就医”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作其实是有迹可循,在发病前不断提前给过我们警示信号的,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重视,以至于养虎为患,积劳成疾了。
如果你在低头工作时间一段时候,很容易出现颈肩背部僵硬不适,上肢部、手部有酸麻胀痛等异常感觉,如果抬头或者平躺休息一会儿,这些症状就能明显减轻,如此反复发作,那么我们就高度怀疑是颈椎压迫神经的缘故,也就是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了。
如果颈椎压迫神经比较严重,还有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拿东西会不自主掉落,走路经常跑偏,走路有踩棉花的感觉,不能脚踏实地,这个时候,就提示颈椎病比较严重,您就需要到医院详细检查,及时就医了。
六、 你的颈椎能“逆袭”吗?
积极干预者:80%患者3个月内症状显著改善。
放任不管者:5年内复发率超70%,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持物困难。
科技新希望:干细胞修复椎间盘、3D打印人工颈椎等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七、 自我康复:每天10分钟,远离疼痛
1.麦肯基疗法(黄金动作)
缩下巴训练:坐直,食指推下巴向后,保持5秒,重复10次(增强颈部深层肌肉力量)。
仰头抗阻:双手交叉放后脑勺,头缓慢后仰对抗手部阻力。
2.家庭牵引DIY
毛巾牵引法:仰卧,将卷起的毛巾垫在颈后,头自然下垂(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力量宜轻,不可过重。
门框拉伸:站在门前,双手扶门框,身体前倾,感受颈肩部牵拉(适合办公族间歇放松)。
3.神经滑动练习
神经滑动:手臂侧后方上举→掌心向上→手腕背伸→头向对侧倾(颈部上肢部有明显的抻拉感为宜,每个动作保持3秒,重复5次)。
八、 预防指南:给颈椎穿上“防弹衣”
1.办公族日常工作指南
手机举到视线平:不做“低头族”,用支架帮忙。
提高显示器高度:屏幕顶端与眼睛平齐,避免低头。
键盘位置:肘关节屈曲90°,手腕有支撑。
每1小时动一动:办公室族做“乌龟伸头”(下巴前伸后缩)。
2.睡眠保卫战
枕头选择:
材质选用荞麦皮的枕头。枕在头和肩之间的颈部
高度以侧睡时耳朵到肩峰的距离,本人拳头竖起来的厚度。
3.运动处方
游泳:推荐蛙泳(抬头换气锻炼颈后肌群),注意做好热身,避免着凉。
力量训练:自体抗阻训练,增加自我锻炼,提高自我要求,做到勤练多练。
九、 八段锦:老祖宗的“颈椎救星”
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功法,动作简单易学,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康复和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减轻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等症状。而且,八段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八段锦动作柔和,推荐3个黄金动作:
1.两手托天理三焦(拉伸颈椎)
动作:双手向上推天,抬头看手背,保持5秒,正视前方,手慢慢回原位。
作用:拉开颈椎间隙,缓解神经压迫。
2.五劳七伤往后瞧(活动颈椎)
动作:转头看后方,左右交替,像“蓦然回首”。
作用:放松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3.摇头摆尾去心火(放松颈腰)
动作:缓慢画圈摇头,配合深蹲,膝盖不超过脚尖(量力而行)。
作用:缓解颈椎僵硬,调节全身气血。
贴心提示:动作要慢,配合呼吸,微微发热即可,避免甩头过猛!
总结:颈椎病是“慢性债”,别等疼了才还!
早保养、少低头、练八段锦,让脖子神经根“呼吸顺畅”。记住:治疗是帮你“止损”,坚持正确习惯才是真正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