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常见的骨骼疾病,病因较多,容易导致患者骨密度以及骨质量明显下降,进而破坏患者的骨微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骨脆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骨病,具体表现为脊柱变形以及腰背痛,具体包括骨折、驼背以及身高缩短等,一般在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群体中发生。在实际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时,需要根据患者生活方式,采取药物干预与康复治疗,必要情况下应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对患者骨折有效预防。
一、骨质疏松症病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分泌因素
从内分泌因素上来看,具体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当其分泌下降后,容易导致早期骨量快速丢失。
(二)遗传因素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健康亲属的骨量均值比无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低。
(三)营养因素
从营养因素上来看,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过量时,将会对钙平衡以及骨钙含量起到相应的负性调节作用,导致骨量丢失有所加快,容易造成骨折。
(四)失用因素
随着人体年龄的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也逐渐减少,这也导致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二、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其在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人所忽视,随着其病情逐渐发展,骨量也会明显损失,进而导致骨微结构出现变化,慢慢表现出骨折、驼背、疼痛以及乏力等症状。
(一)疼痛
从疼痛症状上来看,其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具体为弥漫性疼痛,没有具体的痛点、同时脊椎还会出现压缩性骨折的疼痛,由坐位跌倒后突然出现,或者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但在数天内可能会逐渐发生统统,并且症状会有所加重。
(二)驼背
当人体年龄逐渐增长后,骨质疏松情况也会明显加重,驼背曲度有所加大。
(三)骨折
从骨折情况来看,其具体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上端骨折、踝关节骨折等。
三、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在实际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时,需要合理调整患者生活方式,并要采取药物干预方式,在必要情况下还应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使患者的骨丢失率得到减缓,使已经丢失的骨量得到恢复,从而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对骨折等并发症有效预防。
(一)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以下几种。
首先,矿化类制剂,具体包括钙制剂,如氯化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可以使骨吸收和骨代谢的平衡得到改善。而对于骨活化剂,如维生素D,能加强肠道内钙磷的吸收,调节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及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
其次,骨吸收抑制药,具体包括性激素类制剂、降钙素、二磷酸盐类、异丙氧黄酮等。
最后,骨形成促进药,如甲状旁腺激素,可以对血钙浓度加以调节,使血钙浓度稳定得到维持。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这类药虽有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的作用,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仅在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患者当中使用。
(二)手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时,主要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其可以对椎体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等疾病有效治疗。具体来说,需要在椎体内注入液态的骨水泥,以此来达到止痛效果,使椎体强度得到有效恢复。此类手术的创伤较小,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在预防骨质疏松症时,首先需要保证营养均衡,并要合理补钙,确保摄入充足蛋白质,做到低盐饮食。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使成年骨储备得到增加。其次,需要对关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疾病积极展开治疗,并对肝肾功能有效保护,从而促进骨骼矿化。最后,在天气好时,应多开展户外活动,合理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从而使机体有效合成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