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一次性说个明白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一次性说个明白

吕杜 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05月21日 34页 2090 海报 复制链接

冠心病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患病群体身心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若未及时控制病情,将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增加致残、致死风险。那么,冠心病该如何治疗?让我们揭开其神秘面纱。

(一)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①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临床多见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应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实际病情、年龄等因素,针对性制定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

②他汀类调脂药物:此类药物对于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出功效,临床较为常见的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均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的LDL-C水平,稳定血管壁上的斑块,同时升高HDL-C水平。由于此类药物存在肝功能异常、肌肉损害等不良反应风险,医疗工作者应协助患者定期开展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监测。

③硝酸酯类药物:此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其代表性药物有硝酸甘油(气雾剂、注射剂等)、硝酸异山梨酯(普通片、缓释片等)等。相关研究发现,上述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升高细胞内cGMP的水平,增加心肌供血的突出功效。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面色潮红等,临床要求冠心病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④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药物,可选择性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具有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的突出功效,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代谢紊乱等。

⑤其他: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亦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二)冠心病的手术治疗

①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微创治疗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突出优势,备受广大患者青睐。实际上,PCI是通过经皮穿刺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等)将器械(导管、球囊等)送入冠状动脉,以此改善心肌供血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手术,PCI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肿胀,但其存在血管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风险。术后要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此降低再狭窄风险。

②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指患者利用自身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远端重构通道,以此恢复血液供应的治疗手段,其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突出作用。术后要求医疗工作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根据自身肌力、耐力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三)冠心病的综合治疗与预防

除上述药物、手术治疗途径外,医疗工作者应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实际病情、高危因素,针对性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此达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其综合治疗措施以调整生活方式、定期随访等内容为主,具体内容如下:

①改善生活方式:为降低并发症风险,缓解冠心病患者心脏负担,临床建议冠心病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脂肪、食盐摄入;增加优质蛋白、矿物质摄入量;合理开展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控制体重等。

②控制危险因素:为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于患病群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冠心病患者应积极落实药物治疗、生活管理,通过严格控制血压,合理调整血脂、血糖,以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③定期随访、复查:医疗工作者应指导患者积极参与冠心病健康讲座,深入了解自身疾病,及时掌握自身病情变化,并定期前往医疗机构接受复查工作,以便医疗工作者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进而控制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冠心病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较为漫长,医疗工作者需要根据患病群体的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个体差异,针对性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伴随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应根据冠心病患者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精准化治疗,以此保障患病群体诊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冠心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