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常见呼吸问题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早产儿指的是妊娠未达到37周便出生的婴儿,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因此需要专业的呼吸支持和全面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产儿呼吸问题及其护理与康复指导的简单说明。
一、早产儿的呼吸特点
1、肺泡表面张力大:早产儿的肺泡表面张力上升,引起肺泡的塌陷,使得呼吸时的阻力增大;
2、肺泡数量少:早产儿肺泡数量的不足可能会对其气体交换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气道狭窄:早产儿的气道相对狭窄,容易出现阻塞现象;
4、气道松弛:早产儿的气道肌肉张力通常较低,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的问题。
二、早产儿常见呼吸问题
1、呼吸急促:早产儿的呼吸节律可能呈现不规则性,若呼吸频率持续性地超过每分钟60次,则可能表明存在病理状态,被称为呼吸急促;
2、呼吸暂停:新生儿在初生阶段偶尔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但如果这种暂停持续超过15秒,则应被视为异常呼吸暂停;
3、呼吸困难:在婴儿吸气过程中,可能受到病理影响的肺部,导致胸骨下窝、锁骨下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出现显著凹陷,此即医学上所称的“三凹征”,在观察期间,肋间隙的皮肤因受到牵拉作用而呈现向内凹陷的现象;
4、呻吟:若肺部顺应性降低,患者需闭合声门并用力呼吸,以维持肺泡张开,此过程在呼气时会产生类似哀鸣的声音;
5、发绀:四肢末端的发绀现象在正常新生儿中偶尔可见,而中心性的发绀则为呼吸问题;
6、鼻翼扇动:在新生儿用力排出空气时,可以看到鼻孔向两边张开。
三、早产儿的呼吸道护理与康复指导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适宜的体位:新生儿下颌若与胸部接触,存在引起呼吸道阻塞的风险,为避免此风险,早产儿应采取平卧姿势,并在颈部后方垫上适当高度的卷被,同时,定期变换婴儿的睡姿,包括左侧卧和俯卧;喂奶后,床头适度抬高15度,并让婴儿保持右侧卧位。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在新生儿中,主要通过鼻孔进行呼吸,而通过口腔呼吸的情况较为罕见,鼻孔的任何阻塞均可能构成窒息的风险,呼吸道从鼻孔至肺泡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均可能引起呼吸困难,例如,胎粪吸入、口腔和鼻腔内黏液积聚、含有奶液或呕吐物、肺部液体吸收不畅、喉部痰液滞留等状况,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应立即采用手动吸引器进行抽吸,对口腔进行清理,去除其中的分泌物,随后转向鼻腔进行相同操作。
(3)必要时给予胸部物理治疗:对于早产儿的肺功能问题,采取胸部物理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气道阻塞,并促进痰液的排出。
2、呼吸监测:在监测早产儿时,应重点观察其呼吸模式、皮肤色泽以及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若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或心率减缓,但皮肤色泽保持正常,建议继续观察15秒,若呼吸和心率在观察期间能够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则无需进行其他刺激;在出现呼吸暂停或心率减缓并伴有肤色改变的情况下,应立即弹足底、托背等触觉刺激措施;若呼吸和心率能够自主恢复,则应持续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若在数秒内患儿对触觉刺激无反应,应立即采取自动充气式皮囊进行呼吸辅助,直至呼吸和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
3、氧气吸入:对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对于存在缺氧体征的患儿,须迅速采取主动措施进行氧疗,确保氧气能够高效地输送到肺部,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以降低氧气消耗。适用于早产儿的氧疗设备包括:氧气头罩(提供空气与氧气混合气体,并具备加热及湿化功能)、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氧以及机械通气给氧。
4、康复指导:在早产儿康复期间,可能会出现呼吸肌力量不足或呼吸同步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呼吸练习,例如鼻导管吸气练习和腹式呼吸练习,有助于增强早产儿呼吸肌的力量和改善呼吸同步性,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早产儿经常会出现多种呼吸问题,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原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早产儿呼吸顺畅,保障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