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卒中急诊,挽救大脑的黄金时刻

脑卒中急诊,挽救大脑的黄金时刻

彭长明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2024年12月11日 16页 2837 海报 复制链接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导致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急性脑卒中发作时,抢救时间尤为关键,被称为“黄金抢救期”的前3至4.5小时内及时干预,能显著增加患者的生存率与康复几率。然而,很多人对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急诊处理方法缺乏认识。本文将从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急诊抢救的关键措施、及预防与康复方法三个方面,为您揭开“挽救大脑的黄金时刻”的急诊密码。

早期识别症状,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早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快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能在发病的“黄金抢救时间”内为患者争取到最佳治疗机会。最常用的脑卒中症状识别方法是“FAST”原则,即面部(Face)、手臂(Arm)、语言(Speech)、时间(Time)。如果患者出现面部一侧下垂、手臂无力、语言含糊等现象,就必须立刻拨打急救电话,确保快速送医。此外,脑卒中的一些症状可能会被忽视,如突发的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尤其在没有明显的语言或行动障碍时,这些症状更容易被误解为一般不适。因此,若有以上症状中的任意一种发生,且难以解释,应警惕脑卒中可能,并尽早就医。

对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病史的患者来说,学习和掌握这些早期症状至关重要。这类人群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及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对于家属来说,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在病人突发脑卒中时能够保持冷静、及时应对,有助于进一步增加抢救的成功率。

急诊抢救,及时干预为康复铺路

急诊抢救的快速反应和精确处理,是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脑卒中发生后,必须尽快送往具备急诊能力的医院,以便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展开有效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常需在发病后的3至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即通过注射溶栓药物以溶解血栓,恢复大脑的血流供应。这种方法要求极高的时间精度,延迟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增加后续康复的难度。若患者病情较重或溶栓无效,医生还可能采用机械取栓,通过专业设备从阻塞血管中取出血栓,确保血液循环顺畅。对于出血性卒中患者,则需立即控制血压,以防出血恶化,并在必要时通过手术排除血肿,减轻颅内压力,减少脑组织损伤的范围。

在急诊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糖等,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出血性卒中的患者尤其需要密切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引起血管破裂或出血范围扩大。医护人员也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此外,患者家属的配合也对急救至关重要。在送医途中或到达医院时,家属应尽量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并制定科学的急救方案。同时,家属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也能在精神上为患者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救治效果。

预防与康复,降低复发风险

脑卒中急救成功后,患者仍需经过长时间的康复和复查,以预防再次发作和促进功能恢复。康复阶段的重点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降低因偏瘫、言语障碍等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吞咽训练等,最好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此外,心理支持和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能够帮助患者重拾信心,积极面对康复挑战。

预防复发是康复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戒烟限酒和适当运动来维持身体健康。例如,低盐低脂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能力,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此外,定期体检是监控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降低再次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发作后,时间就是生命。及早识别症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并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家属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及复发预防的重视,同样是战胜脑卒中的重要因素。守护健康,从预防到康复,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支持,走上康复之路。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脑卒中中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