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防御战:从日常生活做起
脑卒中,又称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大多数。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是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然而,脑卒中是可预防的。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本文将分享一些预防脑卒中的生活建议,帮助读者避免这种疾病。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这些是个体无法选择及改变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十余种。卒中预防重点在于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打好脑卒中防御战。
一、合理膳食
高钠摄入与血压升高增高相关,钾、鱼类摄入量增多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g/d。
多摄入水果蔬菜可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其中柑橘类水果、苹果、梨和多叶蔬菜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建议摄入新鲜蔬菜 400~500g、水果 200~400g。
适量摄入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摄入总量 120~200g;烹调植物油<25g;控制添加糖(或称游离糖,即食物中添加的单体糖,如冰糖、白砂糖等)的摄入,每天<50g,最好<25g。
脑卒中超重和肥胖相关,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超重或肥胖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体重(18.5 kg/m2≤BMI<24.0 kg/m2)。
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拌、汆、水溜、煨、烩等少盐少油的方式。
二、适量运动
多项大型研究证实,缺乏锻炼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个体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活动来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老年人、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在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后,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建议健康成年人从事有氧运动,每周 3~4 次,每次持续约 40 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推荐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每静坐 1 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包括那些每周已有推荐量的规律运动者也要做到这点。
三、戒烟限酒
吸烟是缺血性卒中重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而加速动脉硬化,诱发心肌梗死、脑梗死。吸二手烟同样也十分危险。建议吸烟者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与脑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呈一种"J"形关系,即少量饮酒比从不饮酒者可能还稍有获益,但过量饮酒会引起血压升高,影响血小板聚集。男性每天较适宜的饮酒量为高度白酒≤50ml(1 两,酒精含量<25g)、啤酒≤640ml、葡萄酒≤150ml,此饮酒量可能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女性酒精量需减半。
四、心理平衡
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保持心理平衡的要诀:适当降低自己的要求、不要苛求别人、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偶尔亦要屈服、找人倾诉烦恼、不要过于争强好胜、对人表示善意等。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
1.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73%的脑卒中负担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 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卒中风险增加25%;甘油三酯水平每增加30%,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2%;低密度脂蛋白(LDL-C)每降低1mmol/L,卒中相对风险下降21.1%。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 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4. 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在心脏内形成血栓,血栓随时有脱落风险,一旦脱落会立即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发生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诊治。
最后,高危人群除了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