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冠心病的预防和日常保健

冠心病的预防和日常保健

杨健 成都长江医院
2025年05月07日 18页 810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冠心病似乎是“上了年纪才要担心”的问题。但事实上,它的“脚步”正在悄悄年轻化,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节制、缺乏锻炼等都可能让年轻人也加入“高危人群”的行列。

那么,什么是冠心病?它为什么会找上门?我们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这篇文章将带你了解冠心病的“真面目”,掌握科学的预防和保健方法。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单来说,就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被脂质、斑块堵塞了,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胸痛、心悸,严重时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精神紧张、家族史等。

冠心病可以预防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家族史”,但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其他危险因素牢牢“控制住”。

下面这些做法,就是你预防冠心病最实用的“盾牌”:

1. 合理饮食,少油少盐少糖

保持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结构,尤其要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甜点和含糖饮料。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果等,有助于控制血脂和体重。

2. 控制“三高”——血压、血脂、血糖

这三项是引起冠心病的“元凶”。建议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药,高血脂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而糖尿病患者则要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戒烟限酒,远离诱因

吸烟不仅伤肺,也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饮酒尤其是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 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每周坚持至少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能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控制体重、调节情绪,是预防冠心病的“天然良药”。

5.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过激

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诱发冠心病发作。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练习深呼吸等方式调节心情。

冠心病患者如何做好日常保健?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冠心病,也不必恐慌。冠心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可以改善的慢性病。日常保健做得好,不但可以减少发作次数,还可以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1. 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

无论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还是控制心率和血压的药物,都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规律服用。擅自停药或减量,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2. 自我监测很重要

建议患者家中备有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等,定期记录身体各项指标,有助于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劳累

冠心病患者对寒冷、炎热和情绪波动都较敏感,尤其在气温骤降或突发重大事件时,要格外注意保暖和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熬夜。

4. 学会识别心绞痛和心梗的早期信号

如果出现胸部压迫感、闷痛、疼痛放射到左肩、手臂、下颌等部位,持续数分钟且休息后无缓解,要高度警惕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120送医,不要耽误黄金抢救时间。

家人支持,是治疗路上的“强心剂”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同样重要。有人会因确诊后产生焦虑、沮丧,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此时家人要给予更多耐心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家人可以协助患者做好药物管理、饮食控制、情绪疏导和运动计划的监督,比如定时提醒吃药、陪伴散步、共同制定低脂健康食谱等。这些细微的陪伴,不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最后

冠心病并非“老年病”的代名词,而是现代人不良生活方式的“代价”。预防冠心病,要从日常饮食、运动、情绪管理做起,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你的心脏,你做主。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心”有所护的人。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冠心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