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中暑:高温环境下的紧急降温措施

中暑:高温环境下的紧急降温措施

丁家增 灵山县人民医院
2025年01月15日 28页 3053 海报 复制链接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失衡,导致体温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性疾病。在高温环境下,采取紧急降温措施对于缓解中暑症状、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中暑的紧急降温措施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一、中暑的紧急识别

中暑的初期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乏力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皮肤干燥无汗、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等严重症状。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上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紧急降温措施。

二、紧急降温措施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一旦发现中暑患者,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解开患者的衣物,加快散热,同时避免患者吹风过度,以防感冒。

2.物理降温

湿毛巾冷敷:用湿毛巾或冷水浸湿的布巾冷敷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通过热传导降低体温。

冰袋降温:使用冰袋或冰帽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降温,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冰袋应包裹在毛巾或布套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

冷水浸泡: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将身体尽可能多地浸入冷水中,同时用力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散热。水温应保持在10~15℃,避免过低导致体温过低。

风扇或空调降温:使用风扇或空调增加空气流通,帮助散热。但应避免直吹患者,以防感冒。

3.药物降温

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者患者出现高热、昏迷等严重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降温。

常用的降温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患者体温过低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降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物理降温。

4.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患者由于大量出汗,往往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在降温的同时,要及时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这些饮料含有适量的钠、钾等电解质,有助于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补充水分,每次100~150毫升,每隔15~20分钟喂一次。

5.保持呼吸道通畅

中暑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呕吐等症状。此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

三、其他辅助措施

1.刺激穴位促醒

当中暑患者出现昏迷时,可按压其合谷穴和人中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人中穴在鼻唇沟的中点。用拇指和食指进行有节律的刺激,以促进患者苏醒。

2.监测生命体征

在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或病情恶化,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四、预防措施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在夏季高温时段(如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2.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

选择透气性好、轻便的衣物穿着,避免穿着过多或过厚的衣物导致体温过高。

3.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应定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避免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

4.注意室内通风降温

在室内时,应保持通风良好,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中。

5.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耐热能力。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更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降温

在采取降温措施时,应避免过度降温导致患者体温过低。特别是使用冰袋或冷水浸泡等方法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2.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或者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仍未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紧急降温措施来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生命。通过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暑患者的体温、改善其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采取降温措施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中暑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