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的节奏密码,揭秘心律失常
心律,就是指心跳的节奏,窦性心律是指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是心脏电活动的正常节律。而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
心律失常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即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另外,电解质、麻醉、内分泌失调、胸腔低温或心脏手术等因素也可造成心律失常。
但我们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是病理性的,健康人群也会出现生理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在剧烈运动、情绪变化,大量饮酒或浓咖啡、浓茶后可能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熟睡时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年轻人较常见窦性心律不齐等,此类心律失常一般没有明显的危害,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必过于恐慌。
病理性心律失常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取决于发病的类型及持续时间,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轻症者起始隐匿,或不引起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而在体检或医生听诊时被发现,或仅有轻度不适,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可发生黑曚、晕厥、抽搐、阿-斯综合征,诱发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若大家有任何身体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若患者心率过快,可能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交界性心动过速等;若患者心率过慢,可能为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若患者心率过乱,可能为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室扑动等。确诊后需要进行正规的治疗。
为避免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对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保护心脏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加以预防:
1、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加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慌症状。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建议每周锻炼至少五天,每天最少锻炼半小时,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4、保持标准体重,大量进食或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可能会刺激迷走神经,影响心律的稳定,还会导致肥胖,加重心脏负荷。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患者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7、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应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若感到情绪不稳定或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8、心律失常的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严禁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用量。家中还应常备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等。若情况严重及时到医院就医。
总之,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心脏健康,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