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代表人快死了吗?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一类十分严重的心脏疾病且近些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患者在患病后,身体器官无法获取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就会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那么,心力衰竭代表人快死了吗?心力衰竭的症状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将为大家科普一下心力衰竭的小知识,以便于提高大众对于心力衰竭疾病的认识。
一、心力衰竭的影响
心力衰竭并不是意味着人快死了,心力衰竭患病的严重程度会因人而异。若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并控制病情发展,就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急性左心衰竭病患在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若心脏功能恢复状态较好,没有形成严重的心脏结构改变,则不会对患者预期寿命形成影响。
二、心力衰竭的症状
第一,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中最让人担忧的一类症状表现,患者在患病后心脏泵血功能会受到影响,致使积液不能有效流向全身,其会堆积在肺部或者心脏等的位置。压力提升,会让部分液体由患者肺部微血管中渗出,进入血泡,形成“肺水肿”的问题,“肺水肿”会降低患者氧气摄取量。患者在深呼吸时会感到“压迫”,尤其是在夜间平躺时受到重力的影响,容易形成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往往需要垫高头部或者坐起,可以保持顺畅的呼吸状态。
第二,乏力和疲劳感。心力衰竭病患心脏并不能有效地输送氧和血液至身体各个部分,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会产生变化。部分病患在爬楼梯或者走较长一段距离时就会感觉到十分的疲惫、乏力,这种疲惫、乏力感并不完全局限在身体方面,其会伴随情绪的疲劳,导致患者对于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会影响到病患的正常社交活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持续的咳嗽或喘息。由于心脏无法持续有效地泵出血液,导致肺部有可能会积聚液体。“肺水肿”是引发患者持续咳嗽或者喘息的重要因素,病患在患病后有可能会咳出泡沫状的痰,甚至这种痰会呈现出粉红色,含有微量血液。患者在夜间或者平躺时,这种喘息症状有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使得患者频繁醒来,影响到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第四,腹部肿胀和食欲不振。随着患者疾病的发展,有可能使得血液滞留在肝脏或者腹部的大血管中,这就会形成腹部胀满、肝脏肿大的现象。液体聚集在腹腔内,肝脏功能异常,会出现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胀气等的症状表现,患者食欲变差。但是这种不适症状也有可能和胃肠炎、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相关,所以若患者感到持续的腹部异常症状,应当进行重视,即刻去往医院接受诊疗。
三、心力衰竭的预防办法
我们在了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后,也应当掌握心力衰竭的预防办法。
第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适度锻炼,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饮食,维持健康的体重。
第二,预防心脏病感染。心内膜炎或者心肌炎有可能引发患者心力衰竭,所以患者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病,并及时治疗感染疾病。
第三,合理使用药物。部分抗凝药物或者抗癌药物有助于预防心力衰竭,但是药物的应用必须谨遵医嘱,确保药物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第四,定期体检。评估心脏功能,定期监测心肌酶、心率、血压等数值,以便于尽早发现疾病并及时进行干预。
总之,心力衰竭并不是代表人快死了,该疾病的症状会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心力衰竭的症状以及判断办法尽早识别疾病,并积极接受治疗,预防心力衰竭,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期体检,从而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心脏水平。病患应当积极和医生沟通,谨遵医嘱,从而得到最佳的治疗和关怀,为身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