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如何识别呼吸困难:护理人员的观察指南

如何识别呼吸困难:护理人员的观察指南

唐娟 蓬安县人民医院
2024年12月11日 26页 4705 海报 复制链接

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常常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快速准确地识别呼吸困难不仅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支持。本文将从呼吸困难的定义、常见表现、识别要点及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的临床症状。

一、呼吸困难的定义

呼吸困难是一个主观感觉,患者在感知到呼吸量不足、呼吸无力或呼吸节奏不正常时会产生这种不适感。它可能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包括心肺疾病、感染、过敏反应、焦虑等。

二、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

了解呼吸困难的成因有助于护理人员进行更有效的评估:

(1)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肺炎、肺水肿等。

(2)心脏疾病:心脏衰竭、心律失常等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引起呼吸困难。

(3)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

(4)过敏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或哮喘发作会导致气道收缩,造成呼吸困难。

(5)焦虑与恐慌:心理因素也会引发或加重呼吸困难的感觉。

三、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态和表现,以下是常见的呼吸困难表现:

(1)主观不适感: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气短”、“喘不过气”或“呼吸困难”等描述。

(2)呼吸频率变化: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频率可能显著增加(超过20次/分钟)。

(3)呼吸深度改变:可能出现浅而快的呼吸(浅快呼吸)或者深而慢的呼吸(缓慢呼吸)。

(4)使用辅助呼吸肌:如患者肩部及背部肌肉使用明显,表现为呼吸时胸壁凹陷、肋间肌肉收缩等。

(5)皮肤和指甲颜色变化:如唇部、指尖或面部出现发绀,提示氧合不足。

(6)焦虑与恐慌:呼吸困难还可能伴随情绪波动,患者可能表现出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

四、护理人员的观察要点

作为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患者的表现

呼吸模式: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深度及是否有劳力呼吸,以及呼吸时是否有声音(如喘鸣声)。

身体姿势:注意患者是否选择坐起或前倾等有助于呼吸的姿势。

情绪状态: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是否有明显的焦虑、恐惧等。

2. 评估生命体征

心率和血压:对伴随呼吸困难的患者,评估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也十分必要。心率加快可提示病情加重。

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氧仪监测氧饱和度,正常值为95%-100%。低于90%需要引起重视。

3. 询问病史和症状

既往疾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史或近期感染等情况。

症状发展: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及其变化,是否伴随其它症状(如咳嗽、胸痛等)。

五、护理措施

在确认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后,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感。

1. 确保空气流通

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改善空气质量,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

2. 协助患者调整体位

帮助患者调整为更有利于呼吸的体位,通常建议坐直或前倾的姿势,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

3. 心理支持与安抚

对有焦虑或恐慌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放松,保持冷静。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以改善呼吸模式。

4. 提供氧气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嘱,合理使用氧气治疗,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氧气支持。定期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

5.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变化、病史及护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变化,确保获得及时的医疗干预。

六、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护理人员在进行观察和评估后,若发现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在以下情况下,应迅速联系医生或急救服务:

呼吸频率急剧增加或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情况。

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发绀或其它严重症状。

伴随胸痛、咳血、严重咳嗽或其他新出现的症状。

七、结语

呼吸困难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具备识别和评估的能力。通过对呼吸困难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支持与干预。希望本文能为护理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更好地服务于呼吸困难患者,提升护理质量。通过系统的观察与有效的护理,应对呼吸困难的挑战,为患者的健康保障贡献力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呼吸困难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