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麻醉科普: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麻醉科普: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钟祖凌 西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
2025年05月07日 17页 2045 海报 复制链接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麻醉只是“让人睡着”,手术结束后醒来,一切就恢复如常。但实际上,麻醉不仅涉及无痛管理,还与术后恢复密切相关。其中,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是一种较为隐蔽但值得关注的术后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什么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前后出现的认知功能异常,包括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情绪波动等情况。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术后谵妄(POD)通常发生在手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患者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紊乱、定向障碍,甚至伴有幻觉和妄想。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尤其是接受大手术的患者。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则更为隐匿,可能在手术后数周甚至数月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相比于术后谵妄,POCD更难被察觉,患者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或行为异常,而是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记不住事情,甚至在思考问题时感觉比以前更吃力。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社交障碍,甚至影响独立生活能力。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原因

目前研究认为,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麻醉药物可能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传递,改变神经元的功能。此外,手术本身带来的应激反应会激活体内炎症,产生细胞因子,进而影响大脑的神经网络。术中低氧或低血压可能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而高龄患者由于神经可塑性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另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也可能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镇静类药物、酒精依赖、抑郁症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此外,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大量出血或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也可能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它甚至可能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经历短期的意识模糊,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例如,他们可能会忘记自己刚刚做过的事情,或者在熟悉的环境中迷失方向。这种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自身,也可能给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护理负担。

更严重的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可能会加速原有认知疾病的进展。例如,对于已经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手术可能成为加速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痴呆症状恶化的“导火索”。

如何预防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术前准备是降低风险的关键。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和认知功能,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同时建议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充足的睡眠。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在术前将病情控制稳定,避免术中出现过度波动。

此外,术前进行适当的认知训练,如阅读、解谜、社交活动等,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储备能力,从而降低术后认知障碍的风险。

手术期间,医生会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例如,对于部分患者,区域麻醉(如椎管内麻醉)可能比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小。同时,医生会密切监测血压、血氧水平,确保大脑供血供氧充足,并尽量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时间,以降低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术后护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同时,术后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过度刺激,例如噪音和强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也有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

家属的陪伴和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回忆日常事件、参与轻松的交流活动,有助于加快认知功能的恢复。

同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一些改善大脑功能的药物,如抗氧化剂、神经保护剂等,但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仍在研究中,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结语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虽然常见,但并非不可控。通过术前合理准备、术中精准管理、术后科学护理,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对于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及家属来说,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担忧,确保术后认知功能的平稳恢复。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即将接受手术,不妨与麻醉医生详细沟通,了解手术对大脑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以更科学的方式迎接手术后的康复期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麻醉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