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龋齿三段论:从白斑到黑洞的沦陷史

龋齿三段论:从白斑到黑洞的沦陷史

伍琴 怀化市中医医院
2025年06月18日 8页 2290 海报 复制链接

你是否留意到牙齿表面的小白斑?或者在享用冷热食物时,突然感到牙齿一阵酸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号,可能是龋齿(俗称“虫牙”)悄悄侵袭的预警。龋齿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从“白斑”到“黑洞”的漫长演变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索龋齿发展的三阶段“沦陷史”。

第一段:牙釉质脱矿——白斑初现,危机潜伏

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是保护牙齿的“第一道防线”。在正常情况下,牙釉质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的乳白色,表面光滑且坚硬,能够抵御食物的摩擦和细菌的侵蚀。然而,当口腔环境发生变化时,这道防线就可能被突破。

我们日常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饭、面包、糖果等),在口腔内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如同“腐蚀剂”,持续攻击牙釉质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导致矿物质逐渐溶解流失,这一过程被称为“脱矿”。脱矿初期,牙齿表面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不透明斑块,这就是龋齿的早期迹象——白垩斑。

在这个阶段,牙齿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改善口腔卫生、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使用含氟牙膏等方法,促进牙釉质的再矿化,牙齿还有可能恢复健康。一旦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牙齿的“沦陷”将变得不可逆转。

第二段:牙本质侵蚀——龋洞渐成,疼痛来袭

当牙釉质的脱矿持续进行,酸性物质会突破牙釉质的防线,向牙齿内部的牙本质进军。牙本质不如牙釉质坚硬,且含有大量的牙本质小管,这些小管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能让酸性物质和细菌迅速深入牙齿内部。

随着牙本质被侵蚀,牙齿表面会逐渐形成龋洞。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的症状,吃冷饮或热食时,牙齿会突然感到酸痛,但刺激去除后,疼痛通常会迅速消失。这是因为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末梢受到了刺激。

如果在这个阶段仍不进行治疗,龋洞会不断扩大、加深,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进一步破坏牙齿组织,引发牙髓炎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第三段:牙髓感染——黑洞形成,疼痛难忍

当龋洞不断加深,细菌最终会穿透牙本质,侵袭牙髓组织。牙髓是牙齿内部含有丰富神经和血管的柔软组织,一旦遭受细菌感染,便会引发牙髓炎。此时,牙齿的龋坏已经相当严重,形成了可见的深大龋洞,仿佛牙齿上出现了一个“黑洞”。

牙髓炎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自发性的,即便没有外界刺激,牙齿也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特别是在夜间,疼痛会更加剧烈。疼痛还可能扩散至同侧的头部和面部,令人难以平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导致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

龋齿防治:阻止“沦陷”,守护牙齿健康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因为牙刷无法完全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而这些部位正是龋齿的高发区。

(二)合理饮食,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糖果、糕点、甜饮料等高糖食物的食用频率。如果食用了这类食物,应尽快漱口或刷牙。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它们在咀嚼过程中能帮助清洁牙齿表面,还能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物质。

(三)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即使牙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能忽视。专业牙医能够早期发现牙齿的微小病变,如白垩斑、浅龋等,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四)科学防龋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氟化物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性,促进再矿化。对于儿童和龋齿高危人群,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窝沟封闭,将牙齿表面的窝沟点隙封闭起来,阻止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降低龋齿发生风险。

龋齿从白斑到黑洞的发展过程,是一场牙齿健康的“保卫战”。每一个阶段都不容忽视,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治龋齿的关键。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健康,做好预防措施,别让牙齿一步步“沦陷”,才能拥有健康洁白的笑容,享受美好的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龋齿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