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隐形的心血管杀手
主动脉夹层,可能很少人听说过这个病,但它却是极具威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是“隐形的心血管杀手”。它是如何潜入我们的身体?又有哪些让人难以捉摸的踪迹呢?
一、主动脉夹层是什么?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的动脉血管,主动脉壁由紧贴一起的三层组织构成,分别被称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当动脉壁内膜出现破口,血液通过破口进入动脉壁形成血肿,并进一步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便会产生主动脉夹层。这个血肿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一个新的向外突出的血管腔,称为“假腔”,而原来的血管腔则称为“真腔”。假腔外面仅有一层薄薄的动脉外膜阻挡,如果外膜承受不住血液压力时,就会破裂造成大出血,死亡率极高,急性的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死亡高达50%,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二、导致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有那些?
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主动脉异常、外伤、妊娠、心脏及大动脉手术等造成的医源性损伤,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等,其中高血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约占70-90%。
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典型的症状,通常为突发、剧烈的胸痛,常被描述为“撕裂样”或“刀割样”持续锐痛,难以忍受,可放射至颈部、背部、腹部和下肢等。
2、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四肢皮肤湿冷和灌注不良等类似休克症状。
3、心血管症状:主动脉夹层可导致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引起心力衰竭。还可能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此外,夹层还可能累及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主动脉分支,引起相应的缺血症状。
4、神经症状:当主动脉夹层累及脑或脊髓供血动脉时,可出现偏瘫、昏迷、截瘫、肢体麻木等神经症状。
5、压迫症状:主动脉夹层还可能压迫如食管、气管、喉返神经等器官,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
四、影像检查助力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1、常规胸片:
诊断主动脉夹层特异性较差,但可观察到主动脉轮廓增宽、钙化移位、主动脉扭曲等表现。
2、CT血管造影(CTA):
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大量的诊断信息。
①CTA可以直接显示出移位的内膜片及破口,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直接征像;②当造影剂进入血管时,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位置、范围以及受累血管的情况,是否累及内脏动脉,有助于明确夹层分型,确定治疗方案。③还可以通过CTA观察到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情况,包括真假腔的大小、形态以及确定哪些器官是由真腔供血,哪些器官是由假腔供血,有助于评估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3、超声检查:
对于诊断主动脉夹层有一定帮助,但对远端夹层及累及范围显示效果不佳。可观察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及反流程度,对于判断心功能及有无结构异常具有独特的优势。
4、血管造影:
确诊主动脉夹层的首要、准确的“金标准”,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程度和范围,但由于有创伤、价格贵及CTA的普及,逐渐使用较少。
五、如何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1、控制好血压、心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应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定期检测血压、心率,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保持健康的饮食,低盐低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易消化的食物,控制体重。②保持适量的“轻运动”,适量轻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可选择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方式,但切记不要高强度、剧烈运动。
③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压升高。
3、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CTA等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主动脉病变。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对于存在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前往胸痛中心,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