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狂犬疫苗—抵御狂犬病的 “超强护盾”

狂犬疫苗—抵御狂犬病的 “超强护盾”

王海波 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04月02日 38页 2644 海报 复制链接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几乎100%致死。面对这一严峻的健康威胁,狂犬疫苗成为我们抵御狂犬病的重要“超强护盾”。本文将详细介绍狂犬疫苗的种类、接种程序、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医疗手段。

人用狂犬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细胞培养疫苗

(1)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培养狂犬病毒,生产过程成熟,产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满足广泛接种需求。该疫苗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免疫成功率高,规范接种后提供可靠保护。整体安全性良好,可能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等,通常可自行缓解。它是中国目前广泛使用的狂犬病疫苗之一。

(2)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利用人类细胞培养狂犬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提供持久高质量的免疫保护,尤其适合特殊人群。尽管接种后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但高成本导致价格昂贵,限制了普及。

2、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

狂犬病毒疫苗曾用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对我国狂犬病预防有重要贡献。尽管早期广泛使用,但随着疫苗技术进步,其免疫效果和抗体产生速度不及新疫苗。使用后可能引起轻微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偶有发热、皮疹等。随着新型疫苗的推广,其使用范围正在缩小。

狂犬疫苗的接种程序包括接种地点、接种时间、接种疗程和接种部位等多个方面。

接种地点: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有资质、可以接种狂犬疫苗的医疗单位,如医院和社区门诊进行接种。

接种时间:接种时间至关重要,一般建议在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接种疫苗,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即使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也应尽快接种疫苗,因为狂犬病病毒可以在人体内潜伏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接种疗程:目前要求全程接种,常见的接种方法有5针接种法和3针接种法。5针接种法一般在暴露的当天、暴露后3天、7天、14天和28天分别接种;3针接种法则为2-1-1方法,即暴露当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针,之后在第7天和第21天进行强化接种。

接种部位:2岁以上患者在上臂三角肌内进行接种,2岁以下患者可以在大腿外侧的皮肤接种。

狂犬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从而提供保护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启动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开始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从而中和或消灭入侵的病毒。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在未被动物咬伤前接种狂犬疫苗,可以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到狂犬病病毒时,这些免疫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启动免疫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来抵御病毒的入侵。

尽管狂犬疫苗在预防狂犬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通常较轻微且短暂,主要包括:

注射部位反应:疫苗成分对局部肌肉和组织的刺激,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接种后24—48小时内出现,持续1—3天可自行缓解。

轻微全身性反应:身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可能会有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体温不超过38.5℃,这些症状通常在1~2天内自然消退。

胃肠道反应:疫苗对胃肠道的刺激或身体的免疫反应影响胃肠道功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持续1—3天可缓解。

过敏反应:个体对疫苗中的一些成分过敏,一旦发生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为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接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身体负担。接种部位可能形成微小伤口,需注意卫生以防感染。可使用冰敷缓解红肿疼痛,并用消毒剂清洁针孔周围皮肤。若出现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应立即就医。狂犬病疫苗建议定期加强免疫以维持免疫力。

狂犬疫苗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正确的接种程序,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供长期的保护作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利用好这一“超强护盾”,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狂犬病狂犬疫苗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