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来袭,哪些人群更容易“中招”?高危人群预警
肺炎,这个看似常见的疾病,却可能给特定人群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在日常接诊中,我们发现不同人群感染肺炎的几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显著。了解哪些人属于肺炎高危人群,不仅有助于提前预防,更能在疾病发生时及时干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了解肺炎高危人群有哪些?
一、身体机能衰退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成为肺炎的“头号易感人群”。老年人呼吸道的防御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明显下降,鼻腔、气管内的纤毛运动变得迟缓,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迅速清除吸入的灰尘、细菌等异物,使得病原体在呼吸道内快速繁殖。同时,老年人咳嗽反射减弱,即便呼吸道内有痰液和病原体,也无法通过咳嗽有效的排出体外,导致了感染肺炎的风险。老年人身体一般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患者本身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肺部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抵抗力低下,一旦受到病毒或细菌侵袭,就极易引发肺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为病原体滋生提供了温床。
二、免疫系统未成熟的儿童群体
儿童及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肺炎面前也显得格外脆弱。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母体,但随着月龄不断增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不断减少,但是自身免疫系统还不能快速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这个阶段是肺炎的高发时间。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气道黏膜较娇嫩,如果感染了病原体,容易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黏膜肿胀等情况,导致通气不畅,容易感染肺炎。除此以外,儿童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环境也增加了感染风险。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孩子们密切接触,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病原体。而且,部分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导致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A、D等营养素,进一步削弱了身体抵抗力。使得儿童容易感染肺炎。
三、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气道结构和功能异常,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也是肺炎的高危对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容易感染肺炎。哮喘患者在接触过敏原或受到刺激后,气道会出现痉挛、炎症反应,黏液分泌增多,为病原体繁殖创造了条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支气管呈不可逆的扩张状态,局部容易积聚痰液,滋生细菌,从而引发肺炎。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容易感染肺炎的人群。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同时也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另外,长期服用某些心血管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影响呼吸道的舒张功能,增加肺炎发生几率。
四、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防御系统,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减弱,肺炎病原体就容易乘虚而入。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艾滋病患者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数量大幅减少,身体失去了对病原体的抵御功能,所以容易感染肺炎。做过器官移植的患者,为了防止移植器官被排斥,需要经常服用免疫抑制剂,这导致他们的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感染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数量和功能缺陷,也容易受到肺炎病原体的侵袭。
五、长期卧床和吸烟群体
长期卧床的人群,比如骨折、脑卒中等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体位活动受到限制,导致肺部血液循环不通,并且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容易排出聚积在肺部,从而引发坠积性肺炎。这类患者往往咳嗽无力,无法有效清除痰液,需要家属协助进行翻身、拍背等护理操作,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炎发生风险。吸烟是引发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以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抑制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的自净能力。而且吸烟还会导致肺部免疫细胞功能下降,让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患肺炎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出2-3倍,且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当肺炎来袭时,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长期卧床者以及吸烟者等都属于高危群体。了解了肺炎的高危人群后,这些人群及其家属应提高警惕,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高危人群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筑起预防肺炎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