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轻松面对手术:导尿真的必不可少吗?

轻松面对手术:导尿真的必不可少吗?

徐化交 常宁市中医医院
2025年04月02日 38页 1422 海报 复制链接

大家好,我是一名麻醉医师。在手术室里,我常常听到患者们对手术前导尿这件事充满担忧和疑惑。今天,就从我的专业角度,和大家唠唠手术与导尿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即将接受手术时,麻醉起着关键作用。麻醉的方式多种多样,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半身麻醉)等。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我们的排尿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先来说说全身麻醉。当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像是被按下了 “暂停键”。神经系统被抑制,其中就包括控制膀胱排尿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膀胱就像一个失去了指挥的“小部队”,无法正常接收大脑传来的排尿信号,自然也就无法顺利排尿了。而且,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输入大量的液体,以维持身体的循环稳定。这些液体最终会经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如果没有导尿管帮忙,膀胱很快就会被尿液充盈,带来一系列问题。

再讲讲椎管内麻醉。半身麻醉虽然不会让患者完全失去意识,但它会阻断下半身的神经传导。这其中就包括支配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当这些神经的传导被阻断后,膀胱逼尿肌无法正常收缩,尿道括约肌也不能松弛,排尿的动作就无法完成。打个比方,膀胱就像是一个装满水的气球,而尿道括约肌就像气球的出口,正常情况下,大脑指挥逼尿肌收缩挤压气球,同时让括约肌放松打开出口,尿液才能排出。但在椎管内麻醉后,逼尿肌没了力气,括约肌也不听使唤地紧闭着,尿液就被困在了膀胱里。

这时候,导尿就像是一位“救星”登场了。导尿,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根柔软的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让尿液能够顺利排出。它对于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导尿管引流尿液,我们麻醉医师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尿量可是反映患者身体状况的一个 “黄金指标”。就好比汽车的油量表,能让我们直观地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的“运转情况”。如果尿量过少,可能意味着患者的肾脏灌注不足,或者身体存在脱水等问题;而尿量过多,也可能提示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异常,或者输液量过多。通过观察尿量,我们可以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输液的速度和种类,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身体状态始终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导尿能让膀胱保持空虚状态,这对于麻醉和手术的安全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涉及下腹部、盆腔等部位的手术,如果膀胱充盈,就会像一个 “闯入者”,占据手术操作空间,影响医生的视野和操作。想象一下,医生在一个狭小且被膀胱干扰的空间里进行精细操作,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而空虚的膀胱能为手术创造一个宽敞、清晰的操作环境,降低手术中误伤膀胱等周围器官的可能性。

不过,并非所有手术都必须导尿。这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如果手术时间很短,比如一些简单的体表小肿物切除手术,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很快就能恢复意识,麻醉对排尿功能的影响也较小,这种情况下导尿可能就不是必需的。还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像小儿患者,考虑到导尿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和创伤,在手术时间短、手术对泌尿系统影响小的前提下,医生也会尽量避免导尿。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全身麻醉或长时间的椎管内麻醉手术,导尿是保障手术和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患者朋友们不用过于担心导尿的过程,在正规的医疗操作下,导尿并不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在导尿前,护士会先对会阴部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在导尿管前端涂抹润滑剂,以减少插入时的不适。整个过程一般很快就能完成。在导尿管留置期间,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异物感和尿道刺激症状,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并且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不适。当手术结束,身体状况允许时,我们会及时将导尿管拔除,患者很快就能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所以,当面临手术时,大家要相信医生和麻醉医师的专业判断。我们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谨慎决定是否需要导尿。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对手术中的导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轻松地面对手术。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导尿麻醉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