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产后恢复不全?盆底康复可能是你缺失的那一环!

产后恢复不全?盆底康复可能是你缺失的那一环!

闻荣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4年11月06日 27页 3878 海报 复制链接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命。然而,新妈妈们在享受为人母的喜悦之余,也面临着产后恢复的问题。其中,盆底肌的康复往往被忽视,但它却是影响新妈妈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盆底肌的功能、产后恢复不全的危害、盆底康复的方法等方面,为大家详细科普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

一、盆底肌的功能与重要性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好像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支持盆腔脏器:人在吸气的时候膈肌和盆底肌会向下运动,盆底肌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离心收缩才能承托住脏器。

(2) 控制括约肌:盆底肌能够对膀胱和肛门括约肌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使人具有控便的能力。

(3) 稳定骨盆和髋关节:盆底肌与膈肌、腰肌和腹肌协同调节内部压力,有利于稳定骨盆和髋关节。

盆底肌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生活质量。然而,妊娠和分娩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故,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二、产后恢复不全的危害

产后恢复不全,尤其是盆底肌的恢复不良,会给新妈妈们带来诸多困扰。常见的危害包括:

(1) 阴道松弛:分娩过程会对阴道产生扩张作用,如果盆底肌恢复不良,阴道前后壁不能贴合,会导致阴道松弛。

(2) 压力性尿失禁:妊娠期子宫增大,过度牵拉盆底肌肉组织,导致盆底肌松弛。产后在打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溢出。

(3) 慢性盆腔痛:生产过程中过度牵拉盆底肌肉组织,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引起慢性盆腔痛。

(4) 脏器脱垂:盆底肌松弛使得盆骨上的盆肌肉无法正常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肌肉松弛之后,极易出现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等情况。

三、盆底康复的方法

针对产后盆底肌恢复不良的问题,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康复方法:

(1) 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42天,阴道、盆腔没有炎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盆底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电刺激使盆底的肌肉张力恢复到之前状态。这种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2) 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盆底锻炼运动。新妈妈们可以在家自行进行锻炼。具体方法是缓慢收紧会阴及肛门附近肌肉,并坚持35秒钟,然后缓慢放松,休息35秒后重复此过程。每天锻炼3次,每次15分钟(快肌+慢肌),建议分时间锻炼,不要集中在同一时间锻炼。

(3) 普拉提运动:普拉提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盆底肌锻炼方式。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可以综合修复盆底肌,改善产后一系列症状。

(4) 内调:在日常生活中,新妈妈们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盆底肌的康复。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肉等,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等,有利于补充维生素,增强自身免疫力。适当食用含有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血等,有利于补血,从而改善病情。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盆底肌康复的过程中,新妈妈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劳累:产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新妈妈们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盆底肌的康复。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避免感染,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

(3) 避免过早性生活:产后过早发生性行为可能会影响盆底肌的恢复,甚至导致感染等问题。

(4) 定期复查:在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1年等时间点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盆底肌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

五、结语

盆底肌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生活质量。产后恢复不全,尤其是盆底肌的恢复不良,会给新妈妈们带来诸多困扰。因此,新妈妈们要重视产后盆底肌的康复,通过专业的盆底康复治疗、凯格尔运动、普拉提运动以及饮食调理等方式,促进盆底肌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早性生活以及定期复查等事项,确保盆底肌的康复效果。希望每位新妈妈都能拥有健康的盆底肌,享受幸福的母亲生活。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盆底康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