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科普----喝中药,也有讲究

科普----喝中药,也有讲究

颜丹凤 东兴市人民医院
2025年03月19日 22页 2565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浩瀚的中医文化宝库中,中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成为许多人养生保健的首选。然而,喝中药并非简单的冲泡饮用,其中蕴含着诸多讲究与门道。从药材的选择到煎煮的方法,再到服药的时间与温度,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中药的疗效。

一、中药煎煮

1. 选药材:药材的新鲜度与质量是中药疗效的基础。购买时应选择正规药店,注意药材的色泽、气味,避免霉变、虫蛀。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材,如先煎、后下、包煎等,需遵循医嘱准备。

2. 清洗药材:虽然多数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已较为干净,但简单的冲洗能去除表面灰尘,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注意不要过度浸泡,以免药效流失。

3. 煎煮器具的选择:砂锅或陶瓷锅是煎煮中药的理想选择,因其性质稳定,不易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应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具,以免金属离子影响药效。

4. 加水量与时间:一般而言,加水量需没过药材2-3厘米,首次煎煮时间约为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可适当缩短。火候控制至关重要,先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炖,确保药力充分释放。

5. 煎煮次数:多数中药建议煎煮两次,合并药液服用,以充分利用药材有效成分。部分贵重或滋补类药材,可根据医嘱调整煎煮次数。

二、服药时间与温度

服药的时间安排其实大有讲究。晨起空腹时,人体处于相对较为清净的状态,此时服用补益类、驱虫类药物,能够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和利用,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而对于饭前饭后服药的时间选择,则需根据药物的具体性质来定。一般来说,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建议在饭前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直接与胃肠黏膜接触,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则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对于一些安神助眠、滋阴养血类的药物,睡前服用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滋养身体。除了服药时间,服药的温度也有区别。大多数中药建议温服,这样既能避免药物过冷或过热对胃肠道的刺激,又能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效用。而对于一些解表散寒、温里散寒类的药物,热服能够助药力发散,使药物更好地发挥驱寒散寒的作用。相反,对于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类的药物,则宜凉服,以避免药物过热而加重热邪或血热的症状。

三、饮食禁忌

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的饮食需特别注意,应严格忌口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以及浓茶、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饮品。具体来说,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其性热而燥,易助热生痰,不仅可能加重体内的热邪,还可能影响中药的清热、解毒等功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冷瓜果等,其性寒而凉,易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影响中药的吸收和运化,甚至可能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油腻食物如炸鸡、肥肉、油炸食品等,其脂肪含量高,难以消化,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影响中药的消化吸收,降低药效。此外,油腻食物还可能助湿生痰,与中药的治疗目的相悖。至于浓茶和咖啡,它们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的药效发挥,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以免干扰中药的治疗效果。

四、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体重调整,应选择口感较好、副作用小的中药,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用药尤为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流产的药物。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同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五、中药存储

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霉变。部分中药成分易受光线影响而变质,应装入深色玻璃瓶或密封袋中保存。不同性质的中药应分开存放,以免相互串味或影响药效。定期查看中药状态,如有霉变、虫蛀现象,应及时处理。

中药的讲究,不仅仅是对药材的精选和煎煮的匠心独运,更是对服用时间、温度、饮食禁忌等细节的严格把控。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些讲究,才能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中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