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脑中风科普知识

脑中风科普知识

何荣彬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4年10月16日 24页 4905 海报 复制链接

相信大家对“脑中风”这一名词都不陌生,甚至谈之变色,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常常会遇见甚至家庭中成员也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脑中风往往突然发生,一旦发生,可能会对脑部造成极大伤害,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不得不依靠轮椅出行,甚至瘫痪在床,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夺去患者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中风?如何发现、预防以及治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脑中风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故俗称“脑中风”或“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两大类,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人们健康的第一号杀手。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高达280万,脑血管病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脑卒中发病率上升143%,其发病率、死亡率占全球三分之一,患脑血管病的幸存者中,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给患者本人、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中风科普知识

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等)和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狭窄、肥胖、缺乏体育运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 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 。到目前为止,真正有效地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很少,因此,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预防脑中风的发生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脑中风发生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短暂的视力障碍;口齿不清、口角流涎;手臂无力、持物落地;走路不稳;剧烈头痛、呕吐、人事不省;反常的困倦、嗜睡、哈欠连绵;一过性肢体麻木、瘫痪、黑朦等,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最终常发展为脑梗死。凡出现以上警示信号之一者,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医进行全面诊治。

脑中风科普知识

脑中风患者的抢救时间十分珍贵,需要争分夺秒,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后期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上述中风症状,请立马拨打120就到医院就医急救!

四、在家中发生中风怎么办?

(一)家人要保持镇静,让病人完全平卧在床上,尽快与医院联系。

(一)家人要保持镇静,让病人完全平卧在床上,尽快与医院联系。

(二)安置病人的方法: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高,避免震动;松开病人衣领,有假牙者取出假牙;有呕吐的病人应将其头部侧放,让呕吐物流出,防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有抽搐者,用筷子或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防咬破舌头;从楼上抬病人下楼,要头部朝上脚朝下,减少脑部充血。

五、脑中风病人如何护理?

(一)要耐心、细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避免病人情绪激动,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多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比如瘦肉、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少食肥肉、蛋类、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

(三)喂饭时及饭后半小时保持半卧位,喂食动作要慢,以防食物进到气管里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四)勤翻身防止褥疮及肺炎发生。

(五)每日活动及按摩肢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六)保持大便通畅,超过三天未解便要用药物帮助。

(七)保持口腔卫生,有痰时,要及时拍背帮助咯出,饭后用温水漱口,擦洗口腔,防止患口疮。

 (八)由于病人温觉差,寒冷季节使用热水袋要小心,避免烫伤皮肤。

(九)危险期后要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六、脑中风如何治疗?

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且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所以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保守内科治疗及手术治疗,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做好“三早一预防”,即: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预防再发。

(一)早诊断:只要有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者,尽快就医,明确诊断。

(二)早治疗:一旦发现或怀疑中风,第一时间送医院急救,越早治疗,最终预后越好。

(三)早康复:康复训练对于中风患者非常重要,有助于受损功能的恢复。多数脑中风患者在经过早期药物、手术治疗后,依旧会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患者的运动、言语、吞咽、认知、日常生活活动等,均有可能存在障碍,这些障碍,单纯通过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早期康复治疗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功能残疾,改善预后。

1.康复开始时间:一般脑血管情况稳定后即可开展康复治疗。轻度中风后2至3天可开展康复治疗,重症患者需等待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后方可开展康复治疗。根据受损功能的具体情况,听从专业医生指导,选择开展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训练等。

2.康复治疗期:中风后三个月为"黄金康复时间”,中风后六个月内积极康复治疗大多数都有较好效果,平均康复治疗周期2到4个月,其中50%以上患者能够恢复至生活自理状态;但是康复期视不同病情而定,需数月可恢复部分神经功能。

(四)预防再发:调整生活方式及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积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其他疾病,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七、脑中风如何防治?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慢性疾病(特别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健康饮食、适度锻炼、稳定情绪等方式来预防脑中风。

控制慢性疾病:预防中风个人最重要的是防止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此类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诊随访,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监控血液相关指标,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相关病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中风。

(二)健康的饮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限酒,合理搭配饮食,平时可以多摄入一些植物蛋白和纤维,如坚果、蔬菜和大豆,少量摄入奶制品,鸡蛋和水果没有限制,非常少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每周至少吃一两次鱼,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三)适度的锻炼: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脑中风的风险,所以需要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仅要注意饮食还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不增加心肺功能负担为前提,比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活动,以此来增强身体免疫力及抗性,还可以增强血管的抗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四)稳定情绪:情绪波动较大一般也会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中风。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最后,我编了一句顺口溜,帮助大家记住:

脑中风,不可怕

关键是,要重视!

危险信号要记住:

口角歪斜、词不清

手脚无力、头剧痛

及早发现很重要;

一旦发生不要慌,

立即拨打120,

尽早治疗和用药;

危险因素要了解

控制慢病和三高,

健康饮食戒烟酒,

控制体重防肥胖,

适度锻炼强体魄,

心情舒畅保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脑中风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