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及风险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及风险

段小斌 常宁市中医医院脑外科
2025年05月21日 26页 1296 海报 复制链接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脑血管疾病中的“急症杀手”,每年威胁着大量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清除血肿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可能发生再出血、肺部感染和脑梗死等并发症,随时可能影响患者恢复健康。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并发症风险?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今天就从专业角度为大家揭开降低术后并发症及风险的有效方法。

一、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往往危急并且复杂,对患者手术前的精准评估是降低术后风险的关键步骤。术前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血压的患病时长、血压控制情况,是否伴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基础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耐受能力非常重要。除了了解患者病史基本情况,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检查。比如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脑出血的位置、出血量以及血肿形态。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同时,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年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等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会更加谨慎地权衡手术利弊,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患者的身体状态,如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肺功能等,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二、术中精准操作减少创伤与风险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核心因素。神经外科手术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无误,在清除血肿时,既要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出血,又要避免对周围正常脑组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现代神经外科手术借助神经导航、显微镜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此外,术中对血压的严格管理也至关重要。血压骤升会使新生血管壁承受巨大压力,成为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而血压过度降低,又会导致脑灌注不足,致使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维持稳定的血氧饱和度和内环境平衡,也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风险的重要环节。

三、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术后监测是早期发现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患者术后会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持续、严密的监测。血压是重点监测的指标之一,血压过高容易引发再出血,血压过低则会影响脑灌注,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因此,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症状。若患者术后意识由清醒转为嗜睡甚至昏迷,瞳孔不等大,可能提示出现再出血或着脑水肿;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则可能与手术损伤或新发脑梗死有关。此外,还需监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迹象。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

四、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长期卧床、意识不清的患者。为预防肺部感染,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以保证气道通畅。此外,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要规范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带入病原体。

五、康复治疗介入促进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肢体功能训练可通过被动活动、主动运动、物理治疗等方式,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语言训练则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通过发音练习、阅读训练等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吞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风险。康复治疗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后虽然存在并发症风险,但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科学管理,就能够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和生活质量。作为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了解相关知识,也是战胜疾病的重要一环。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