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治胆结石用这3个方法,排石、溶石、化石

治胆结石用这3个方法,排石、溶石、化石

吴章馀 重庆合川宏仁医院
2025年03月05日 14页 1638 海报 复制链接

胆结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体,但近年来的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胆结石的治疗方式也更加多样和成熟,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症状。中医治疗以排石、溶石和化石,三种方法为主,因其效果显著、费用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胆结石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胆结石的病因

胆结石的发生与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常不会有任何症状表现,只有在病情急性发作引起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才会被察觉。具体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不吃早餐。肝脏会持续分泌胆汁,胆囊则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主要脏器。早晨时胆汁浓度达到最高峰,食用早餐能够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进入肠道。但如果长时间不吃早餐,就会导致胆汁长时间储存在胆囊内,而逐渐形成结石。

(2)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导致食物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和脂肪会促进肝脏分泌胆汁,而造成胆汁浓稠易结晶形成结石。

(3)长期食素。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刺激胆囊收缩,但长期使用素食则会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而造成胆汁沉淀形成结石。

(4)姿势不当。爱身体长时间呈卷曲状态,尤其是在饭后,会增加腹腔压力而影响胃肠道蠕动,进而影响胆汁的排泄,甚至还会导致胆汁酸重吸收,造成胆汁酸和胆固醇比例失调。

(5)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会让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升高,加之性激素受到抑制,也不利于胆汁和胆囊收缩,也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2.胆结石治疗

中医认为胆结石多是因机体肝郁、气滞导致脉络不通而引起,或者脾虚生湿,日久而形成结石。针对于此,中医治疗胆结石以疏肝理气为先,根据临床辩证实施对症治疗。用于胆结石治疗的方式以排石、溶石和化石为主。

(1)排石

通腑排石法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其治疗原则为疏通肝脏、调节气机。此类患者大多存在肝郁气滞、右胁胀痛的情况,并伴随着腹胀、腹痛、便秘、恶心呕吐等急腹症症状的患者,若其结石直径较小、形状圆滑,都可选择通腑排石法进行治疗。排石中药汤剂的药方以金钱草、柴胡、芍药、延胡、厚朴、川穹、大黄、香附等药材为主。以金钱草、大黄具有清利肝胆的作用,柴胡、川芎可疏肝理气,大黄、芒硝、厚朴则可通腑排石,选择芍药、延胡可柔肝止痛。诸药合用,能够起到梳肝利胆、止疼痛的效果,并促进结石排出。

(2)溶石

活血溶石法适用于淤血证,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针对此证型的患者,症状以右胁刺痛、口苦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多是因气滞血瘀导致结石凝聚变大而引起。溶石治疗过程较为缓慢,药物以金钱草、当归、赤芍、丹参、茵陈等为主。金钱草和茵陈具有清理肝脏和促进胆汁分泌的功效,而丹参、当归、赤芍则有助于活化血液的作用。牡蛎、海藻、昆布和海浮石则能软化和散解,药物联合使用能逐步溶解结石。

(3)化石

消痰化石法主要用于痰浊证,治疗原则以祛痰化浊、通络化石为主。化石与溶石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差异。化石更针对痰湿阻络、浊邪凝聚的患者,症状以肝区隐痛、四肢乏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中药材以陈皮、半夏、茯苓、柴胡、郁金等为主,其中陈皮、大贝母可祛痰化浊,柴胡、金钱草、茵陈可疏肝利胆,而茯苓则可健脾祛湿,丹参、郁金、威灵仙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以上药物合用后,能够有效的去除痰浊、解除瘀滞的症状,而达到化石的效果。

通过中药排石、溶石、化石的方法治疗胆结石,其各具优势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比如排石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身心舒适;溶石可以改善患者的胆道系统状况,降低复发风险;化石法则能够调节肝脏功能,减少结石形成。但也需注意,中医治疗胆结石治疗因个人体质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需严格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胆结石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