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急诊急救护理如何“抢”回生机

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急诊急救护理如何“抢”回生机

苟华英 苍溪县人民医院
2024年10月30日 22页 4451 海报 复制链接

心脏骤停,顾名思义,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一种危急情况。无论是由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还是突发的创伤或其他病因,心脏骤停的发生往往毫无预兆,迅速而致命。急救医学的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四分钟决定了患者生还的可能性。心脏骤停发生后,及时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还率。然而,黄金四分钟的时间对急诊护理人员来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战斗。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判断病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成为了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关键课题。

一、黄金四分钟: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

心脏骤停发生后,血液无法进入全身器官,尤其是大脑,迅速进入缺氧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CPR)或除颤治疗,患者大脑缺氧的时间越长,脑细胞的损伤就越严重,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死亡。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发生后每延迟一分钟,生还率将下降约10%,这也意味着,前四分钟内的及时救治,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还概率。因此,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在黄金四分钟内的迅速反应至关重要。

一旦怀疑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失去意识或心跳停止,随即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核心是保持血液循环,确保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获得足够的氧气。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至关重要,每分钟按压至少100次,并保持5至6厘米的按压深度,这样才能确保血液有效循环,延缓脑部和器官的缺氧过程。同时,急救护理人员还要配合进行人工呼吸,以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氧气,防止因缺氧导致脑损伤的加剧。

二、急诊护理的核心手段:除颤与心肺复苏

除颤是治疗心脏骤停中最关键的手段之一。当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外部电击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此时,使用除颤仪(AED)进行及时的电击,能够打乱不规则的心电活动,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除颤仪一般分为自动型和手动型,自动除颤仪在检测到危险的心律后会自动进行电击,而手动除颤仪则需要急救人员手动操作。

除颤仪的使用必须迅速而准确。护理人员应迅速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然后启动除颤仪。除颤仪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检测是否存在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检测结果表明需要电击,设备会发出提示,急救人员应立即按下电击按钮。电击后,急救人员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正常心跳或急救团队到达现场为止。值得注意的是,电击前要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接触患者,以免发生意外。

三、黄金四分钟后的护理:持续监护与转运治疗

虽然黄金四分钟内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但急诊护理的工作并不止步于此。一旦患者恢复了心跳,急诊护理人员仍需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确保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各项指标稳定,并防止再次发生心脏骤停。此时,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转向了维持患者的稳定、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及转运患者到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后续治疗。

心脏骤停后,患者可能面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特别是大脑缺氧时间过长时,可能导致脑损伤或其他器官功能受损。因此,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情况进行药物治疗,防止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不齐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语

心脏骤停是急诊医学中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黄金四分钟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在这一时间段内的专业判断、迅速反应和精准操作,能够为患者争取生还的机会。通过心肺复苏术和除颤等急救措施,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抢回生机”,延续生命。而在黄金四分钟过后,急诊护理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持续的监护和治疗仍然至关重要。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心脏骤停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