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垂体瘤:影响内分泌的脑内“小巨人”

垂体瘤:影响内分泌的脑内“小巨人”

黄锦丰 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025年03月12日 33页 1067 海报 复制链接

垂体瘤,这一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虽名为“瘤”,但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它起源于脑垂体这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其能分泌多种激素,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垂体长出肿瘤时,不仅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更重要的是会干扰垂体的正常激素分泌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内分泌紊乱相关的症状和疾病。本文将对垂体瘤这一影响内分泌的脑内“小巨人”进行详细的科普介绍。

一、垂体瘤的基本概述

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它起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多数为良性肿瘤。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30岁~60岁之间多见,且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由于垂体瘤位于颅脑深部及内分泌中枢,对周围产生压迫和对内分泌的影响,常常给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及生活劳动能力等造成严重损害。

二、垂体瘤的分类与症状

垂体瘤根据是否具有分泌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分泌功能性腺瘤和无分泌功能性腺瘤。

1.有分泌功能性腺瘤

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可导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成年人)或巨人症(儿童)。患者可能出现下颌增大、颧骨突出、唇厚、鼻大舌大、手足肢端肥大等症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会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引发库欣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等。

泌乳素瘤:可导致泌乳素分泌异常升高,造成女性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性功能减退等。

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和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这两种肿瘤较少见,但同样会引起相应的内分泌紊乱症状。

2.无分泌功能性腺瘤

约占垂体瘤的25%。这类肿瘤早期没有或只有轻度的内分泌失调症状,男性可能表现为性欲减退或阳痿早泄,女性则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等。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如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

三、垂体瘤的诊断方法

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技术和内分泌激素测定。

1.医学影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它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只有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被检测到。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虽然CT扫描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但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因此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2.内分泌激素测定

通过测定血液中相关激素的水平,可以判断垂体瘤是否具有分泌功能以及分泌何种激素。

四、垂体瘤的治疗策略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方法,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垂体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经鼻蝶微创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它具有手术暴露清晰、手术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对于大型垂体瘤或侵袭性垂体瘤,可能需要开颅手术进行切除。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首选方法。例如,溴隐亭可用于泌乳素瘤,生长抑素类药物适用于生长激素瘤。虽然药物能控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但往往不能彻底治愈。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手术后残留、无法手术或药物无效的患者。它通过射线照射肿瘤,使其缩小或停止生长。但可能引起垂体功能降低等副作用,需谨慎选择。

五、垂体瘤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虽然垂体瘤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病风险。

1.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

2.定期体检

定期脑部检查对有家族史者尤其重要。注意身体状况,头痛或视力减退时应立即就医。

3.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也可寻求心理支持,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对于已经确诊的垂体瘤患者来说,日常护理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参与康复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

六、总结与展望

垂体瘤是影响内分泌的脑内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和个性化方案。医学影像和内分泌学的进步提高了垂体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但垂体瘤的复发和并发症仍是挑战。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垂体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垂体瘤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