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艾滋病的真相:打破误解,传递关爱

艾滋病的真相:打破误解,传递关爱

黎运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2025年03月12日 52页 2689 海报 复制链接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使患者失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尽管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但关于它的误解和偏见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将分条详细阐述艾滋病的真相,旨在打破误解,传递关爱。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 性接触:无保护的性行为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特别是在有多个性伴侣或同性性行为中,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此外,使用新型合成毒品或醉酒也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2. 血液传播:通过输入受感染的血液、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或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制品、组织、器官等,都可能造成血液传播。

3.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生育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然而,通过有效的医疗干预,如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二、艾滋病的误解与真相

1.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误解:很多人担心与HIV感染者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

真相: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与HIV感染者呼吸同样的空气、接触马桶或门把手、拥抱、接吻、握手、共用餐具、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等。HIV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眼泪、唾液、汗液等体液中含量极小,不足以造成传播。

2. 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误解:有人认为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真相:蚊子在叮咬过程中,只会将其唾液注入人体皮肤里,而不会将其吸到的血再注入第二个人身上。因此,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3. 感染HIV后不会立即死亡

误解:很多人认为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真相:不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相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感染HIV后,如果不进行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4. 感染HIV后不一定有症状

误解:有人认为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

真相:感染HIV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这个时期可持续约2至10年。在这期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并破坏免疫系统。

5.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是马上就能查出来

误解:有人认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马上就能查出来。

真相: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存在一个窗口期,一般为1-3个月。在窗口期内,常规的HIV抗体检测无法检出。因此,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不是马上就能查出来,但应尽快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寻求专业指导。

三、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措施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坚持每次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或输血:远离毒品,抵制毒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个人用品不共用: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

母婴传播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考虑怀孕前要接受医学咨询,选择妊娠者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婴儿出生后也要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2. 治疗措施

抗病毒治疗:在确诊感染HIV后,要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把至少3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用来抑制HIV的复制,俗称“鸡尾酒疗法”。虽然无法清除身体内的HIV病毒,但可以减少病毒数量,减轻病毒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四、关爱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同样是社会的成员,他们应得到理解和关心,而不是歧视和排斥。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包括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我们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关注和预防艾滋病、关心和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良好氛围。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能够打破关于艾滋病的误解,传递正确的科普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共同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贡献力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艾滋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