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生活调理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的慢性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饮食不节、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是中上腹部疼痛,疼痛的特点有:
1.长期性:溃疡疼痛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上述节律。消化性溃疡的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且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孔。消化性溃疡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很重要,但生活调理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一)生活起居
1.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4.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激素等。
5.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应选用易消化、高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腌制、油炸、烧烤、刺激或者是烟熏类以及含粗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饮食宜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食多餐,规律进食。不同证型消化性溃疡饮食宜忌不同。
1.肝胃气滞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3.脾胃寒湿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食疗方:姜汁羊肉汤。
4.肝胃湿热证:宜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马齿苋、赤小豆等。食疗方:赤豆粥等。
5.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6.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养阴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多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切忌空腹工作和空腹就寝。在短时间内(2-4周)使溃疡愈合达癫痕期并不困难,而关键是防止溃疡复发。溃疡反复发作危害更大,部分溃疡反复发作可能癌变。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烟、酒、辛辣、浓茶、咖啡及某些药物的刺激,对溃疡的愈合及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