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应对与后续治疗策略

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应对与后续治疗策略

宋朝铎 四川省合江县大桥中心卫生院
2025年01月22日 15页 2746 海报 复制链接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且潜在危及生命的急症,指的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临床表现包括呕血、黑便、头晕、心悸,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对于这一危急情况,及时的应对和科学的后续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及长期治疗策略,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警惕,合理应对。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过量饮酒、吸烟、精神压力等均导致溃疡形成和破裂,引发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由于肝硬化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食管和胃底的静脉曲张破裂后可导致大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容易危及生命;严重疾病或应激状态(如大手术后、严重感染、创伤、烧伤、脑出血等)导致胃黏膜缺血、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发生出血;恶性肿瘤可引起胃、食管黏膜糜烂或破溃,导致慢性或急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抗凝药物使用(如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等)引起自发性出血或加重原有病变的出血;梅克尔憩室含有异位胃黏膜,分泌胃酸引起局部溃疡,导致出血;过量进食刺激胃酸分泌,能加重溃疡出血;酒精损伤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

二、如何紧急处理上消化道出血

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应立即判断病情观察症状,呕血(鲜红色或咖啡色)、黑便、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判断出血量轻微黑便,无明显不适还是头晕、心悸、乏力、血压下降或大量呕血、休克(血压低、脉搏快、意识模糊)。让患者平卧,保持安静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如果有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禁食禁水避免加重出血和呕吐,口渴时可用湿纱布润唇;观察脉搏、血压、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若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提示可能有大出血或休克风险;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医院紧急处理如补充血容量,静脉输液(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维持血压,视情况输血(红细胞、血浆);抑制胃酸、止血;内镜检查(胃镜)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溃疡、静脉曲张等)。

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策略

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降低出血风险首先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静脉给药常规剂量为80mg静推+8mg/h持续静滴,降低胃酸分泌,促进血凝块稳定;H₂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适用于PPI不耐受者;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洛、氨甲环酸适应辅助止血,尤其适用于溃疡出血;促胃肠动力药如红霉素、甲氧氯普胺,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潴留,提高内镜检查成功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取奥曲肽(50μg静推+50μg/h持续泵入)、特利加压素(降低门静脉压力);幽门螺杆菌相关溃疡采用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PPI+铋剂+甲硝唑+四环素)。

内镜治疗(首选止血手段)通过内镜直接止血,减少再出血风险,建议在出血后24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适应仍在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危再出血风险者。内镜止血方法有注射止血,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热凝固止血电凝、激光、热探针等;钛夹止血适用于黏膜撕裂、溃疡出血;内镜下套扎(ESL)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介入治疗适应内镜治疗失败或出血严重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通过介入手术选择性栓塞出血血管(如胃十二指肠动脉),适用于无法手术或高危患者,外科手术适应内镜和介入治疗均失败的大出血、反复大出血、难以控制者。

结语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患者应掌握基本的应对措施,及时就医。医院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内镜、介入及手术等方法,而出院后的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复查同样关键。只有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上消化道出血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