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留置尿管的居家护理

留置尿管的居家护理

蒲小丽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街道中心卫生院
2024年01月31日 7页 3742 海报 复制链接

留置导尿是指在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中,并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和尿道内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在临床中,大部分患者留置尿管都是暂时的,病情恢复后即可拔除导尿管。但部分患者因为病情的需要,如遇到膀胱、尿道外伤,膀胱出口梗阻等,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所以居家留置导尿患者越来越多,但家庭护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护理照顾常识,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管脱出、尿管阻塞等不良情况,严重的会导致败血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等严重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患者的经济的负担。

那么,患者家属究竟如何做好居家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1. 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引流通畅及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对于卧床的患者,将尿袋固定在床栏边上,对于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将尿管及尿袋妥善悬挂于在裤腿上,两者尿袋均低于膀胱水平面(低于腰部)。搬运患者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搬运后注意要及时打开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尿管打折、弯曲。同时防止意外牵拉导尿管(比如患者翻身、下床活动时),以免造成尿道损伤出血。

尿袋尿液一般不超过2/3,定期排空尿袋,防止尿液反流。若导尿管不慎脱出与破损,应立即到医院更换导尿管。

2.定时开放尿管

每日夹闭尿管2—4小时,开放1次尿管,将尿液引出,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夹闭时间。

3.保持尿道口及尿管清洁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使用温水/生理盐水从前向后的方向,清洁会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需翻转包皮,清理包皮垢),靠近尿道口的部分尿管也需擦拭,且应有尿道口处开始向外部方向擦拭,每日2次即可。如果出现腹泻、注意及时清洗会阴部,并用碘伏进行消毒(碘伏棉球从内向外擦洗、消毒尿道口两次)。

4.定期更换尿管和集尿袋

导尿管需医务人员更换。(1)乳胶导尿管建议两周更换一次,硅胶导尿管建议一月更换一次,最好依据导尿管说明书的建议更换。 (2)如发生感染、阻塞、漏尿等情况,需实时更换。

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家庭护理员可自行更换),家庭护理员注意手部清洁,保持手部卫生,夹闭尿管放尿口的夹子,分离尿袋与尿管连接处,勿碰触新尿袋连接口(白色部分),换上新尿袋,开放尿管。

5.加强自我冲洗目的

留置尿管期间,若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2000ml以上水分(上午适当多喝水,下午及晚上少喝),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以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

6. 不长期口服抗菌药物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可避免会引起膀胱内感染,但是不建议长期口服抗菌药物。如发现尿液浑浊、血尿等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或者直接送往医院。

7. 饮食护理

许多高龄患者因为疾病问题长期在床上躺卧,长时间不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较快。所以患者应该多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及注重维生素的补充。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瓜果蔬菜:如芹菜、西红柿、西瓜、柚子等水果等(除高血糖、糖尿病的患者);少食或最好不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及刺激性的饮品。

8.生活方面护理

每天清洁患者房内卫生,床铺铺平;床单和被褥经常换洗;患者的内衣、内裤经常更换;房内经常通风,保持一定的光照时间,保持干净、清爽、舒适。在留置尿管期间,患者可进行淋浴,但不能泡澡,避免将尿管浸泡在水中。

9.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家属应该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关爱和理解。如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10. 学会病情观察及观察尿液的颜色

正常的尿液是清亮淡黄色,家属要多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疼痛、血尿等问题,如果发现这些情况,家属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者直接送往医院。

牢记“三不要”

不要将导尿管折叠,造成引流不畅

不要将导尿袋提高,防止尿液返流

不要牵拉导尿管,防止拔管损伤尿道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