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肿瘤放疗不可怕!这些知识帮你科学应对

肿瘤放疗不可怕!这些知识帮你科学应对

徐丽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放疗中心
2025年05月21日 11页 2609 海报 复制链接

放疗(放射治疗)在公众认知中常被误解为“辐射伤害身体”“副作用大”“痛苦难忍”,甚至有人认为“放疗会加速肿瘤扩散”。这些误解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或延误治疗,影响疗效。事实上,现代放疗技术已经高度精准化、个性化,不仅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还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

(1)放疗基本原理和分类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例如X射线、γ射线、质子或重离子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增殖能力,最终凋亡。由于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辐射更敏感,因此放疗可以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根据治疗方式,放疗主要分为外照射放疗(EBRT)、内照射放疗、全身放疗。外照射放疗简称EBRT,是通过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从体外照射肿瘤,如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内照射放疗是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内部或附近,例如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铱192用于宫颈癌治疗。全身放疗是通过口服或注射放射性药物进行全身性治疗,例如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的方式。

(2)放疗技术的提升

放疗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它的应用方向包括根治性放疗、新辅助放疗、辅助放疗、姑息性放疗、联合治疗。根治性放疗是指对早期鼻咽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单用放疗即可达到治愈效果。新辅助放疗是指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前给予的局部放疗,如直肠癌术前放疗。辅助放疗是指手术后用于杀灭残留癌细胞,如乳腺癌、直肠癌术后放疗。姑息性放疗是为了缓解晚期肿瘤引起的疼痛、出血、压迫等症状,如骨转移放疗止痛。联合治疗是与化疗、免疫治疗协同,提高疗效,例如对肺癌同步放化疗。

当前放疗根据应用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图像引导放疗(IGRT)、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质子/重离子放疗。图像引导放疗是在治疗前通过CT、MRI或PETCT精确定位肿瘤,并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调整,确保射线精准照射目标。调强放疗是通过计算机优化射线强度分布,使高剂量区完全覆盖肿瘤,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适用于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单次或少数几次高剂量照射即可达到手术般的局部控制效果。质子/重离子放疗是让质子或碳离子在特定深度释放最大能量,对肿瘤后方的组织几乎无损伤,特别适用于治疗儿童肿瘤、颅底肿瘤等。

(3)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及科学应对

放疗的副作用因照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但大多数是可防可控的。皮肤反应表现为照射区域皮肤发红、干燥、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脱皮或溃疡。应对方式是避免摩擦、暴晒,使用医生推荐的温和护肤品,不要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物质清洁皮肤。产生疲劳的原因是身体修复受损细胞需要能量,加上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疲倦。应对的方式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轻度运动,均衡饮食。做头颈部放疗后可能有口干、口腔溃疡等现象,要注意的是多喝水,避免辛辣食物,必要时可以使用人工唾液。胸部放疗后可能有咳嗽、吞咽困难等情况,对应的策略是少食多餐,选择软食。盆腔放疗后可能有腹泻、尿频等情况,避免高纤维食物,必要时服用止泻药。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纤维化、器官功能减退等,但现代精准放疗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4)破除放疗常见误区

部分人误认为接受放疗后自身会携带辐射并影响他人,实际上,外照射放疗过程中使用的射线仅在设备开启时作用于人体,治疗结束后患者体内并无放射性物质残留,因此与家人拥抱、共处等日常接触完全安全,无需隔离。

有人认为放疗比手术更危险,其实对于某些深部或毗邻重要器官的肿瘤(如胰腺癌、颅底肿瘤),手术可能因解剖位置复杂导致大出血或功能损伤,而现代精准放疗能通过影像引导避开危险区域,在控制肿瘤的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成为更优选择。

还有人认为放疗一定会掉头发,关于脱发的误解也令许多患者焦虑,事实上,只有直接照射头部的放疗(如脑瘤、鼻咽癌治疗)会影响毛囊细胞导致暂时性脱发,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身体其他部位的放疗均不会损伤头发,且头部照射结束后头发通常会在3-6个月内再生。放疗技术的进步早已使其脱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粗放模式,转变为兼具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科学抗癌利器。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进步,其精准性和安全性已大幅提高。科学认识放疗,积极配合医生,管理好副作用,许多患者不仅能顺利完成治疗,还能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肿瘤放疗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