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杀手”肝癌:早期不痛不痒,如何揪出它?
肝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沉默杀手”,以其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典型而著称。它悄无声息地侵袭人体,在早期往往不痛不痒,等患者有所察觉时,病情可能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一、肝癌:隐匿的“健康刺客”
肝癌主要指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多种重要功能,肝癌会严重破坏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其隐匿性极强,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乏力、消瘦或食欲减退,这些症状极易被误认为“亚健康”,从而被患者忽视。
二、揪出“沉默杀手”: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一)高危人群画像
根据《2024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以下几类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筛查一次:
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丙肝感染者,长期受到病毒侵袭,肝脏细胞不断受损、修复,增加了癌变风险;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肝细胞再生能力下降,癌变几率大幅升高。
长期饮酒者: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长期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酒精性肝病,加速肝癌发生。
饮食不健康者: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含黄曲霉毒素)或含亚硝胺的食物,这些致癌物质会损伤肝脏细胞,诱发癌变。
有肝癌家族史者:肝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超过40岁的男性、超过50岁的女性风险更高。
(二)筛查方法与流程
1.筛查流程
知情同意:向参与筛查群众说明筛查目的、意义、获益与风险,签署同意书。
基本信息调查: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收集基本信息并填写调查表。
筛查采血:由专业人员组织静脉采血,遵循一人一针一管原则,做好采血部位消毒。
实验室检测:在专业实验室统一检测样本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肝功能(ALT)等项目。
B超诊断:重点检查肝、胆、脾,此检查无创、无辐射、可重复、灵敏度高且费用较低。
肝癌诊断:对可疑但未达诊断标准者,采用多种诊断技术确诊。
肝癌治疗:确诊患者及时接受适宜治疗。
2.早期症状
肝区疼痛:多为隐痛,严重时剧烈,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因肿瘤生长致肝包膜张力增加。
腹部肿块:体表可触及,质地较硬,多呈凹凸不平状。
发热:多为低热,少数高热,因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原入血。
消化道不适:肝功能异常或胆汁分泌受影响,出现食欲不振、饭后上腹饱胀、呕吐、腹泻等症状 。
三、预防肝癌:从健康生活开始
(一)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可降低乙肝感染风险,从源头预防肝癌。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有效抵御乙肝病毒的侵袭。
(二)戒酒限酒
酒精性肝病是肝癌重要诱因,戒酒可显著降低风险。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等有害物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细胞受损,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癌。
(三)饮食防霉防污染
避免食用霉变谷物、花生,饮用干净水源。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对肝脏有极大的损害;不干净的水源可能含有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四)积极治疗肝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需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抗病毒、保肝等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肝癌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定期筛查,了解早期症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揪出这个“沉默杀手”,守护我们的肝脏健康。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家庭的幸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