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药”你知道,老年人安全用药七大原则

“药”你知道,老年人安全用药七大原则

陈实 资阳市雁江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4年11月13日 2513 海报 复制链接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对老年人来说更是贴切。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朋友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骨关节病等慢性病,用药次数和种类也随之增加。但正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的代谢功能减弱、脏器功能下降,对药物的反应也更敏感,更容易出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老年人如何科学、安全地吃药?这“七大用药原则”,每位长辈都值得牢记!

“药”你知道,老年人安全用药七大原则

一、能少不多,慎防“多药同服”带来风险

很多老年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吃药:降压药、降糖药、补钙药、护胃药、调脂药、安眠药……有时甚至同时服用五六种以上。殊不知,“多药同服”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某些药物可能互相抵消疗效,甚至引发严重副作用,例如肝肾功能损伤、胃出血、意识模糊、跌倒风险增加等。

建议:

定期让医生或药师评估药物种类,看是否有“可以停掉的药”;

服用新药时,务必告知医生你正在吃的所有药品,包括中成药、保健品;

不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出现不良反应。

二、牢记医生嘱托,不凭经验随意服药

很多老人习惯凭“经验”服药,比如:“这个药我以前吃过”“上次咳嗽吃这个好了,这次我再吃点”。但事实上,同样的药物,不同的病因、身体状态、年龄用量可能都不一样。有些药需要饭前吃,有些要饭后吃,有些不能和牛奶、葡萄柚、绿茶一起吃,还有些药需要定时检测血药浓度。

建议:

新开的药一定问清楚:怎么吃、吃多久、注意事项有哪些;

遇到不适,不自行处理,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调整;

避免“老药新用”“别人吃我也吃”这种错误用药习惯。

三、特别药物特别注意:安眠药、止痛药、激素药慎用

老年人常用的一些药物,虽然见效快,却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比如:

安眠药可能影响记忆、注意力,增加夜间跌倒风险;

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长期服用可能伤胃、伤肾;

激素类药物会增加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风险。

建议:

安眠药类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慎用止痛药,尤其是空腹服用或长期吃;

激素药不要擅自加量或突然停药,需逐步减量。

四、定期复查,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很多慢性病用药需要“动态调整”。例如,高血压病人如果血压长期稳定、甚至偏低,可能需要减少药量;糖尿病病人若饮食、运动控制得好,可能也要调整降糖药;长期服药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需要定期检查。

建议:

每3~6个月到医院复查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

药物出现副作用(如乏力、食欲下降、水肿等)要及时反馈;

定期复诊,不做“断药断诊”的“隐形病人”。

五、中药、保健品不能“乱吃一气”

有些老年人一听“中药调理”“补肾强身”“增强免疫力”就动心,但很多中药或保健品并非人人适用,有些甚至含有违禁西药成分。滥用保健品、三无产品可能带来肝损伤、肾功能衰竭、血压血糖波动等严重后果。

建议:

中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己抓药”;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更不能与处方药混吃;

避免同时吃多种保健品,成分相近可能“重复中毒”。

六、建立“用药提醒机制”,避免吃错药、漏吃药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或视力下降,经常出现“吃错药”“吃漏药”“重复吃”的情况。比如本来一天吃一次,结果误以为要吃三次;或者混淆降压药和降糖药,带来严重后果。

建议:

购买带分格的“智能药盒”,把每天的药分好;

用药本记录每日服药时间,或由家人协助监督;

若独居老人常忘吃药,可考虑使用提醒类APP或电话报药服务。

七、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一旦服药后出现异常症状,如皮肤出疹、呕吐腹泻、头晕乏力、意识不清、四肢水肿等,应怀疑是否药物引起的问题。千万不要硬扛,更不要继续加药压症状,以免延误处理,造成严重后果。

建议:

停药观察并保留药物包装;

马上就医,主动说明近期所用药品;

由医生决定是否更换或调整药物,不可私自处理。

结语

“吃药不是小事,尤其对老年人。”一颗小小的药丸,既可能是“救命良方”,也可能是“隐形风险”。学会科学用药、主动管理、尊重身体反馈,就是对健康最好的守护。

把这些用药原则记在心中、用在生活中,让父母、亲人、自己,都能享受一个更安全、健康、安心的晚年!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用药原则是药三分毒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