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糖尿病运动:把握运动强度与时机

糖尿病运动:把握运动强度与时机

王月娥 河北省涿州市清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4年11月13日 26页 2591 海报 复制链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诸多威胁。而科学的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诸多方面。但关键在于,糖尿病患者要把握好运动强度与时机,这样才能让运动发挥出最佳的效果,避免运动不当带来的风险。

一、运动强度的选择

(一)轻度运动(运动强度 < 50%VO₂max)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轻度的运动强度是一种很好的起始选择。例如散步,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每天进行 20 - 30 分钟的散步,速度可以控制在每分钟 60 - 70 步左右。此时身体消耗能量相对较慢,心率也会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一般增加的幅度在 20 - 30 次 / 分钟左右。

此类轻度运动对身体的负担较小,适合那些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并发症或者刚开始运动计划的糖尿病患者。

(二)中度运动(50% - 70%VO₂max)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从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中获益。像慢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慢跑时,患者的能量消耗会明显增加,心率一般会提升到最大心率的 60% - 70% 左右(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例如,一个 50 岁的患者,其最大心率约为 170 次 /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可达到 102 - 119 次 / 分钟。

中度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每次运动时间建议在 30 - 45 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这种强度的运动。

(三)强度运动(> 70%VO₂max)

强度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谨慎。高强度的运动,如冲刺跑、举重等无氧运动,会使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因为此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产生更多的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进行高强度运动,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血糖控制稳定,并且在医生指导下且没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例如,进行 30 秒的全力冲刺跑,然后休息 1 - 2 分钟,重复多次。

二、运动时机的把握

(一)饭后运动

一般来说,饭后 1 - 2 小时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的较好时机。因为在饭后,身体的血糖水平会升高,此时进行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例如,在早餐后 1 小时进行散步,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食物中的葡萄糖,减少血糖急剧上升的情况。

不过,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需要注意,如果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进行运动,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所以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二)早晨空腹运动

早晨空腹运动是一种有争议的方式。一方面,此时身体经过一夜的禁食,体内糖原储备相对较低,运动时身体可能会更多地消耗脂肪来提供能量,这对于控制体重有一定的好处。例如,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者轻度的瑜伽练习。

另一方面,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空腹运动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降低,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出冷汗等。尤其是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空腹运动需要更加谨慎,最好先监测血糖水平,如果血糖低于 7.8mmol/L,建议适当进食后再进行运动。

结语: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地选择运动强度和把握运动时机。同时,在运动前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情况。通过合适强度和时机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尿病运动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