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偏瘫患者,不妨尝试一下中医针灸

偏瘫患者,不妨尝试一下中医针灸

陈雄 射洪市中医院
2024年09月04日 13页 2992 海报 复制链接

偏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中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该种疾病多数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患者发生偏瘫后,会出现肢体活动不便、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目前。治疗偏瘫主要使用手术、药物、康复以及中医治疗,这几种治疗方法均对患者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据相关资料记载,中风急性期越早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预后就越好,并且其自护意识恢复得越早,后遗症越少、越轻。为了帮助患者全面认识中医针灸,现将中医针灸方法的知识科普如下。

1.施针方法

中风大部分患者主要是因为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气血上冲于大脑所致。针灸在中风偏瘫患者中还应区分闭脱二症:如果患者牙关紧闭,两手握即为闭症,在进行治疗时应当开窍、泻热;如果患者口开、手撒、遗尿、眼合则可以称之为脱症,治疗时宜回阳固脱。目前,中医针灸作为康复医学科治疗偏瘫患者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通常包括头针和体针,它能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得到恢复,实现缩短病程、提高患者肌力、自理能力的目的。同时采用飞针治疗,还能调和气血、预防血管软化,降低中风风险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中医针灸方式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治疗时机,在专业的中医师辩证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地施针,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以下根据不同症状患者采取不同的施针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

1.1针对口眼歪斜患者取穴

主穴:地仓、听会、合谷、迎香

配穴:水沟、风池、颊车、丝竹空等

1.2针对半身不遂患者取穴

主穴:曲池、外关、肩俞、合谷、委中、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配穴:大柱、手三里、承山、风市、解溪等

1.3针对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主要分两种,一种耳背、一种耳前二组

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耳前穴神门、心、交感、脾、皮质下。

配穴:交感、胃、大肠、肝、额、枕、缘中。

一般情况下仅用常用穴,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可根据患者自身症状酌情配合辅助穴。在取穴时可用黄荆籽贴敷,每日3~5次,按压10~20分钟/次,睡前按压20分钟/次,以局部发热、发红为宜,5天更换一次。

2.注意事项:

2.1控制患者血压

患者血压的稳定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因此,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非常关键。同时,对于服用降血压药期间患者,要遵循医嘱,切勿随意停药或减药,防止血压反弹。

2.2做好防寒保暖

中风后遗症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要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

2.3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偏瘫患者病情恢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情绪安定,处事不要偏激和动怒,多于他人交流,打开心扉远离抑郁。

2.4重视康复训练,保障充足的睡眠

中医学家认为,肝主筋,及早进行康复训练能帮助患者舒筋活络,保障其肝脏健康,并且坚持锻炼还能平稳患者血压,利于患者睡眠,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2.5若出现中风征兆应及时就诊

脑血管疾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且一般情况患者在发病前有征兆出现,此时如果患者在发作3-6小时内进行及时的救治,则对患者预后极为有利,因此,及时就诊对患者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越早治疗患者预后越好。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是世界上公认对中风后遗症恢复有帮助的一种疗法,它能贯穿中风的整个过程,既能预防中风,又能治疗中风,在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偏瘫患者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科学的取穴,以此来提高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身体功能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刘瑞珊.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 临床效果[J].家庭生活指南,2020(12):100-101. 

[2]陈爱云.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 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31):4-5. 

[3]李广涛,李来洋,石智慧.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 疗中风偏瘫的价值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 (05):378-379.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偏瘫中医针灸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