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医学检验:“检”出健康,“验”证未来

医学检验:“检”出健康,“验”证未来

郭钱莉 成都市金牛区黄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04月23日 1000 海报 复制链接

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医学检验,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助手。也许你已经在体检、就诊过程中听说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项目,但这些检验究竟在查什么?又该如何配合,才能让检验结果更准确?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医学检验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小常识。

医学检验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医学检验就是通过对人体的血液、尿液、体液、分泌物、组织标本等进行分析,来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状态、发现疾病线索、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医学手段。医学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占医疗决策信息来源的60%以上。

常见的检验项目,按照检测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血液学检验:比如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检测等,帮助发现贫血、感染、出血倾向等问题。

生化检验: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了解脏器功能及代谢状态。

免疫学检验:检测体内的抗体、抗原水平,评估感染、免疫疾病或自身免疫病。

微生物学检验:通过培养或分子技术检测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检验:如基因检测、核酸检测,用于早期筛查、疾病预测。

尿液、大便检验:帮助发现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异常。

病理检验:对组织切片、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确定肿瘤良恶性或疾病性质。

每一项检验,都是医生在为我们的健康把关!

为什么要做医学检验?

也许有人会问,自己感觉挺好的,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检验?其实,很多疾病在早期并不会有明显症状,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肝肾疾病、甚至一些癌症。通过定期检验,可以:

早期发现潜在疾病,提高治愈率;

明确症状背后的真正原因,指导后续治疗;

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预防并发症,保障长期健康。

可以说,医学检验是守护我们健康的一双“隐形的眼睛”。

如何正确配合医学检验?

为了让检验结果更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身体状况,我们在检验前、中、后期都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检验前的准备

空腹要求:很多血液生化项目(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需要空腹8-12小时,期间不能进食,水可以适量饮用。

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可能干扰检验结果(如激素、抗生素等),请提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

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乳酸、肌酐等指标可能短暂升高,建议检验前一天保持正常活动。

心理状态:过度紧张、焦虑也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和血压,要尽量放松心情。

女性注意事项:如尿检、部分激素检测,需避开月经期,以免结果受影响。

检验中的配合

按流程操作:听从医护人员指引,如正确采集尿液标本、准确配合采血等。

标本质量:尿液、痰液、大便标本需及时送检,避免污染、变质。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尿液、大便等检验,正确清洁取样部位,减少外源污染。

检验后的注意事项

观察穿刺部位:如抽血后的穿刺点应压迫5-10分钟,防止淤血。

等待报告:部分检验(如培养、病理)需要时间,耐心等待,并及时复诊。

不要自行解读:检验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不可单凭指标高低自行诊断或用药。

常见的误区需要注意

检验结果正常≠绝对没问题:部分疾病在早期可能检验正常,但随着进展才出现变化,定期体检仍然重要。

一项异常≠一定有病:检验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次轻微异常不必过度紧张,医生会结合多次检验及临床情况综合评估。

小结

医学检验是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既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也能为疾病治疗提供精准支持。正确认识医学检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既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也是通向未来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

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检”出健康,“验”证未来,守护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医学检验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