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后需进行哪些血液检测项目
众所周知,献血前的初筛要检测血型、测定Hb(血红蛋白)、检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是,您知道您献的血液还要经过多少个检测项目吗?献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献血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从献血者的身体出发,最终成为临床用血,一袋血要经历怎样的旅程?献血本是一项值得崇尚的行为,但因为不了解,人们对献血有很多疑问。具专家表明,完整的无偿献血一般要经过征询、体检化验、献血、成分分离、安全检测、保存与运输等流程。每位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都要进行体检、化验,检查合格后才能献血。由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有着不同功能,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会及时送到成分制备科进行分离,首先进行白细胞过滤,再把血液中的血浆、血小板、红细胞等成分分离出来,血浆经过速冻、病毒灭活等一系列处理,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和病毒灭活血浆后送入血液待检区储存起来。献血的同时,护士会留取三份5毫升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极为严格的检验。通过了所有的血液安全检测后,血液成分制品就发至成品库,待医院患者需要输血时,血液就可以发往医院了。经交叉配血后,血液就可以安全地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也开启了拯救生命的体内之旅。至此,一袋血的“旅程”就算完成了。
2.献血后,血液需进行的检测项目有哪些?
献血时一般会对献血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的化验检查。体格检查包括献血者的体重以及血压。成年男性体重低于50kg不能献血;成年女性如果体重低于45kg也不能够献血。同时还要测量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的献血者也不能够献血。
为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经冷链运输到血液中心后,还需进行HBV(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P(梅毒螺旋体)标志物检测,以及ALT、ABO血型、RhD血型等检测。
2.1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 病毒科。乙肝是我国最为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检验科开展的针对HBV 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2丙型肝炎病毒
HCV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和血液中,主要在肝细胞复制,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检验科开展的针对HCV的检测包括: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
2.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又称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 种途径传播。检测科开展的针对HIV 的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HIV RNA)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抗体和P24 抗原(HIV Ag/Ab1+2)。
2.4梅毒螺旋体
TP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检验科开展的针对TP的检测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Anti-TP)。
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在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的1000~3000 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ALT增高1倍。因此,AL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2.6血型检测
血液检测主要包括ABO 血型、RhD 血型检测。
2.7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献血者体内是否有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判断血液质量是否适合用于救治病人。
3.结束语
您捐献的血液需经以上“过关斩将”的血液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后才能用来救治患者,其目的是最大程度保障血液安全,守护患者生命。血液在输注入病人体内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其他的副作用,比如经血液传播的一些疾病可以通过血液的输入在人体之间进行传播。所以为了保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只有严格进行检查,临床用血才能得到充足、有力的保障。期盼更多的人做生命的信使,用热血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