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水痘防控: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

水痘防控: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

黎娟 融水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03月12日 27页 1948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染病的威胁始终存在,而水痘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多见于儿童群体,一旦发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了解水痘的传播途径并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保障我们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识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感染后,病毒会在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和局部淋巴结中大量繁殖,随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进而播散至全身,导致皮肤出现特征性的皮疹。

二、水痘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飞沫传播

这是水痘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当水痘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健康人如果吸入了这些带有病毒的飞沫,就有可能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从而患上水痘。例如,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且相对封闭的场所,一个水痘患者的飞沫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播给周围的同学或小朋友,导致疫情的扩散。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的水疱液或被污染的用具也会传播水痘。水痘患者的水疱壁很薄,容易破裂,疱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如果健康人的皮肤有破损,接触到患者的水疱液,病毒就可能通过破损处进入人体,引发感染。此外,接触被患者水疱液污染的衣物、玩具、毛巾等物品,也可能间接感染水痘。比如,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接触了患有水痘的小伙伴用过的玩具,之后又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等部位,就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母婴传播

在极少数情况下,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皮肤瘢痕、肢体发育不全、眼部异常等严重后果。不过,这种母婴传播的情况相对较为罕见。

三、水痘的症状表现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至21天,平均14天。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等。随后皮肤出现皮疹,从头皮、面部或躯干开始,扩散至四肢。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到结痂阶段,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内含清澈液体。疱疹一般1~2天后干涸结痂,不留瘢痕。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阶段皮疹,这是水痘皮疹的特征。

水痘防控: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

四、水痘的预防指南

1.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目前,我国常规推荐12月龄至12岁的儿童接种两剂次水痘疫苗,第1剂在12-18月龄接种,第2剂在4-6岁接种。对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果没有患过水痘,也建议接种两剂次,两剂间隔4-8周。接种疫苗后,大多数人可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即使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病程也会缩短。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养成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或患者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的习惯,并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可去除病毒,降低感染风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和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减少室内病毒浓度,降低传播风险。

3.避免接触传染源

水痘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空气差的地方,如商场、电影院。必须去时,佩戴口罩。已知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皮疹结痂,通常不少于2周。患者房间要定期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家具和地面。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疫苗的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在接触患者后应观察21天,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提升免疫力,减少水痘感染风险。确保每天7—9小时睡眠,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修复。均衡饮食,多吃蔬果、全谷类和适量蛋白质,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及适量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举哑铃,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抵抗力。

水痘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其传播途径,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做好水痘的防控工作,为构建健康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水痘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