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不同时期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可引发COPD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防治要中西医结合且分时期进行。急性发作期,西医抗感染、止咳平喘,中医辨证论治调阴阳;慢性迁延期,中西医结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临床缓解期,西医预防与中医扶正固本配合减少复发、增强体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各时期防治法独特,结合西医可有效控制病情。
病因:
1. 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致纤毛运动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气道净化功能下降。
2. 空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有害气体,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利于细菌感染。
3. 感染因素: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是发病重要原因。
4. 其他因素:过敏、机体免疫低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也与发病有关。
(一)急性发作期
1. 西医
① 控制感染:依据症状、体征、血常规和痰培养结果合理选抗生素。轻度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中重度感染伴发热、咳脓痰时,可能需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且要遵医嘱按规定使用以避耐药菌产生。
②止咳祛痰:干咳无痰或剧咳者可用镇咳药,但选祛痰镇咳药时不能单用镇咳药,否则痰液不能排出会加重病情,如单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有痰者优先用祛痰药如氨溴索、氯化铵,或镇咳与祛痰药联用。氨溴索促进浆液腺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以降痰液黏度,氯化铵使痰液变稀易咳出。
③平喘:气喘患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迅速缓解气道痉挛,氨茶碱类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但因其不良反应大,需医生指导使用,不能擅自长期或加量,它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
2.中医 辨证论治
①风寒犯肺证:咳嗽声重等,舌苔薄白等。治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降肺气,桔梗等止咳化痰,荆芥、陈皮疏风理气。
②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等,舌苔薄黄等。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薄荷助疏散,连翘清热解毒,桔梗、杏仁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
(二)慢性迁延期
1.西医
①持续控制感染和祛痰:若仍有细菌感染证据(如持续咳脓痰),可继续用抗生素并调整种类和用法,如选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减少不良反应。祛痰依旧关键,除常用祛痰药,还可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排出。
② 增强机体免疫力:免疫力低下、反复感染患者,可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2.中医辨证论治
①痰浊阻肺证:咳嗽重浊、痰多黏腻、胸满窒闷等,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为燥湿化痰,降气止咳。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陈皮燥湿,茯苓渗湿,苏子等化痰降气。
②肺脾气虚证:咳嗽气短、声低乏力、咳痰清稀等,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用补肺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人参、黄芪补肺气,白术等健脾益气,五味子敛肺气,紫菀等止咳化痰。
2. 食疗养生:痰浊阻肺证可食薏苡仁粥化痰祛湿;肺脾气虚证可食山药炖排骨补肺健脾。
(三)缓解期
1.西医
预防措施:戒烟能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咳嗽咳痰症状;避免有害气体颗粒吸入,如工业废气、厨房油烟,雾霾天减少外出或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肺炎疫苗视情况5 - 10年接种一次,可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急性发作。
2.中医扶正固本
①肺肾阴虚证:干咳少痰、舌红少苔等。治法为滋阴润肺、补肾止咳,用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②脾肾阳虚证:咳嗽气喘等,舌淡胖等。治法是温肾健脾、纳气平喘,用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③中医养生: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呼吸与动作配合可调节气息,增强心肺功能与免疫力,患者每天可练习半小时左右;八段锦动作舒展大方,通过伸展肢体和调节呼吸使气血通畅,调节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