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不寐与慢性病:警惕失眠背后的健康隐患

不寐与慢性病:警惕失眠背后的健康隐患

阮梅花 邵阳市大祥区檀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4年10月09日 25页 2990 海报 复制链接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常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及睡眠时间缩短等为主要表现。生活节奏加快、各方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失眠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见状态,很多人对于这种状态并不重视,认为虽然痛苦,却也没有什么影响,殊不知,失眠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睡眠与慢性疾病息息相关,一方面失眠是多种慢性病的源头性疾病,睡眠障碍会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新陈代谢增加,提高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增加血小板粘度等等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不明原因的失眠可能反映着机体的异常,有研究表明,慢性疾病数量与睡眠障碍风险存在正相关性。据统计,失眠发生率最高的为高血压-眼病共病模式,其次为高血压-心脏疾病共病模式、高血压-糖尿病共病模式。也就是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失眠,可能提示身体存在以上慢性疾病,需要到医院经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评估。若不对睡眠障碍的状态加以纠正,长此以往会促进机体疾病的进展,导致慢性疾病的加重。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失眠被称为“不寐”,它的病因病机复杂,中医主要认为其与五脏阴阳气血失和密切相关。人正常的睡眠是阴阳运行平衡的结果,阴和阳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可能导致不寐的发生。人类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唯有气机协调,血充脉和,脏腑的气血功能才能保持稳定。但凡可导致的气、血、痰、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阻碍了阴阳交通之路或阴阳某一方的偏颇导致的阴不制阳,阳气浮越于外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不寐。中医治疗失眠的原理在于以整体观为指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辅以五脏论治不寐,是调节不寐之气血阴阳失调的最基本方法。

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情绪异常波动,它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会让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所以,我们应该警惕失眠背后的健康隐患,及时对患者的睡眠状态进行干预,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以下是一些帮助缓解失眠,调节睡眠质量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处于失眠的人减轻痛苦:

1、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保持相对安静。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2、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刺激耳部穴位达到调理身体内在身体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应区域,刺激相应穴位能够治疗失眠多梦和神经衰弱,若辅以心、肾反应区的配穴,可以调节阴阳平衡,达到夜寐能安的效果。

3、气功养生:气功养生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通过调整呼吸、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调养心神,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因长期情绪波动大、思虑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心神不宁。

4、饮食调理:中医食疗是调理身体的常用方法,合理的饮食能够安神补脑,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睡眠。日常饮食应保持五味平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E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脑部功能,如鱼类、绿叶蔬菜、坚果等。代茶饮也是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缓解失眠的代茶饮方有枣仁安神茶、健脾安神茶、淡竹叶莲子心茶等,安神定志,四季均宜用。

5、艾灸:艾灸是中医治疗失眠常用的方法,通过燃烧艾条释放出的热量,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达到调整气血和阴阳平衡的效果。

6、规律生活:中医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缓解失眠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2小时应尽量不过度思考复杂工作或问题,不使用电子设备,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总之,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无论是主动失眠还是被动失眠,生物节律都会被打乱,充足良好的睡眠对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尤为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的睡眠加以重视,避免处于长期失眠的状态,身体有任何不适都及时到医院体检,排除健康隐患。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失眠慢性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