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会让盆底肌更松弛吗?
盆底肌是位于骨盆底的肌肉群,它的作用就类似于吊网,能够将盆底脏器牢牢地兜住,这样盆底脏器,比如尿道、子宫、膀胱等,就可以保持在其原本的位置,实现其原本的功能。大部分时间,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它的重要作用,一旦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弹性减弱了,就无法发挥其原本的“吊力”,那么“网”内的器官就会发生移位,脏器的功能也会出现一些系列的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严重后果,虽然不至于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是很大的,会极大地降低其生活质量。
导致盆底肌松弛的原因很多,其中妊娠分娩就是最常见的原因,部分妈妈在分娩后会有漏尿、下腹坠胀,阴道内有膨出物、性生活不和谐等情况出现,给生活和社交造成严重影响,而也有部分妈妈们在产后恢复一段时间后,没有出现不适,完全和没生育以前一样。以上生活症状,由于产后盆底肌松弛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因此很多人以为是分娩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这种差异的出现,甚至一些人还认为自然分娩会加重盆底肌的松弛,因此分娩时坚持要剖宫产,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怀孕和分娩为什么会导致盆底肌松弛?
女性怀孕以后,骨盆的负担就会加重,需要额外支撑胎儿和胎盘,随着孕妈妈月份的增大,胎儿的体型会不断地增大,为了做好分娩准备,胎头会逐渐朝下进入到孕妈妈骨盆的位置,为了顺利分娩,孕妈妈的卵巢还会逐渐产生松弛素,该物质能逐渐将耻骨联合部位分开,并松弛附着于此的盆底肌。到了真正分娩的时候,卵巢分娩的松弛素水平会达到最高,能够溶解耻骨联合处的软骨,使耻骨联合部位不断地松弛,而这种松弛会在分娩时达到最大,甚至出现轻度分离的状态,以便能够顺利将宝宝娩出,分娩过后,盆底肌肉由于分娩时的极度扩张,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不过大部分情况只是轻度损伤,产妇在产后会逐渐得到恢复。不过对于那些在生产过程中用力不当,或者用力过猛的产妇则存在例外,若在生产时发生了骨性损伤,分离的耻骨可能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像尿失禁、子宫下垂、子宫脱位等,这都是盆底肌松弛最常见的症状。
顺产会使得盆底肌变得更松弛吗?
新生命得以到来,牺牲的是妈妈们健康的身体,一些妈妈虽然在产后短期内没有出现明显的盆底肌松弛症状,并不表示盆底肌没有受损,怀孕和生产对女性身体的影响很大,就算在生产后没有立即出现明显症状,在中老年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也是屡见不鲜的。不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对盆底的损伤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分娩方式来说,剖宫产不同于自然分娩,它不是一个生理过程,而是一种侵入性的手术,正常情况下是不建议采取手术分娩的,只有在分娩异常情况下才会选择,用剖宫产来代替阴道分娩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减少盆底损伤,比如能够稍微降低盆底肌肉和筋膜在分娩中出现的撕裂伤,但是想通过剖宫产手术来避免盆底肌损伤,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分娩对于妊娠而言就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怀胎十月,分娩只有几个小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剖宫产对于盆底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先不说盆底肌损伤不属于剖宫产手术指征,就单从手术角度来讲,剖宫产是有创手术,且不可逆,存在很多潜在的威胁,比如手术的介入、出血概率的增加等,一些女性在术后还会出现很多难以处理的近远期并发症,比如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子宫疤痕导致的月经淋漓不尽、疤痕愈合不良等,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虽然阴道分娩对盆底肌损伤方面的近期风险较高,但是通过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可以发现,产后盆底肌会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虽然过程比较缓慢,但是只要通过产后的锻炼并配合盆底肌的康复治疗,很大程度上是能够修复的,相较于剖宫产其代价明显要低很多。
如何应对盆底肌松弛?
对于盆底肌松弛,其主要应对方式就是早筛查早干预,选择合适的康复方式。产后一旦有盆底异常出现,比如感觉阴部有明显的下坠感,或者对性生活不满意,或者感觉阴道变得松弛,甚至还有尿频、咳嗽漏尿、排尿不尽等排尿异常症状时,产妇一定要及时就医。一般产后42天医院会要求妈妈做一个盆底肌筛查,通过检测妈妈们的盆底功能,确定其是否存在盆底缺陷。若发现盆底损伤较严重,就需要及时地接受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联合磁刺激的治疗,以便尽快修复受损的盆底肌;如果妈妈们的盆底肌力非常好,也不要万事大吉,什么也不管了,提肛运动对于产妇来说十分有益,能够训练盆底肌肉力量,增加其弹性。除此之外,在孕育期应该注意休息,虽然说适当的活动有助于妈妈身体的康复,但是应该尽量避免负重,不要经常蹲着干一些家务,长期咳嗽也要避免,还需要注意饮食,以防便秘,控制体重因为这些都会导致腹部压力增加,不利于盆底肌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