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盆底康复的误区与真相:揭秘常见误解与正确认知

盆底康复的误区与真相:揭秘常见误解与正确认知

童霞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
2024年09月04日 10页 3422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女性健康领域,盆底康复是一个常被提及却又常被误解的话题。许多女性,尤其是产后妈妈,在面对盆底功能障碍时,因为错误的认知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详细揭秘盆底康复的常见误区与真相,帮助广大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盆底健康。

一、盆底康复的重要性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像一张“吊网”一样,支撑着尿道、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维持其正常位置并发挥多项生理功能,如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等。由于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负重等多种因素,盆底肌会逐渐松弛,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如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

二、常见误区与真相

1.误区一:盆底康复不重要,没有症状不用做

即使当下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代表盆底肌没有受损。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进行盆底功能评估检查非常重要,可以早期发现盆底肌的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一胎留下的损伤状态如果不及时修复,在二胎孕期症状容易加重,恢复难度也会增大。因此,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及时进行盆底康复。

2.误区二:剖宫产无需做盆底康复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女性在怀孕阶段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剖宫产的宝妈同样需要做盆底康复。怀孕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和胎儿重量的增加,盆底肌长期处于受压状态,会逐渐松弛。剖宫产过程中虽然避免了阴道分娩的直接损伤,但手术本身也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一定影响。

3.误区三: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

盆底肌的损伤是逐渐累积的,每一次分娩都会对其造成新的损伤。生完一胎后不及时进行盆底康复,等到二胎时再修复将更加困难。因为此时盆底肌已经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再次分娩时损伤会进一步加重。

4.误区四:年纪大的女性做盆底肌康复没效果

年纪大的女性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同样可以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通过盆底康复治疗,成功改善了漏尿等问题,重拾了生活的自信。

5.误区五:徒手骨盆修复真有效吗?

徒手骨盆修复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产后骨盆失衡的问题,最好去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及触诊,全面评估后再进行手法调整关节。自己进行徒手修复或盲目跟随网上视频锻炼,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或造成新的损伤。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盆修复治疗。

三、正确的盆底康复方法

1.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盆底肌锻炼方法。通过收缩阴道和肛门运动来锻炼盆底肌。建议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具体方法:缓慢收缩会阴及肛门达最大力持续3-5秒,然后缓缓放松同样的时间(I型肌肉锻炼);最大力度快速收缩会阴及肛门后立即放松,持续3-5次后放松6-10秒(II型肌肉锻炼)。

2.专业治疗:除了自我锻炼外,还可以选择在医院进行专业的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手段促进盆底肌收缩和恢复。

3.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减少重物的提举和搬运等。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盆底康复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盆底功能障碍,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认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康复治疗。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专业的治疗手段,相信我们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盆底康复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